高考跟风选专业,北大医学博士沦为低保户,“啃姐”18年

高考跟风选专业,北大医学博士沦为低保户,“啃姐”18年

每年高考都会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为之焦虑和纠结,“焦虑”是因为高考是一场人才选拔考试,择优录取,成绩不好依旧无法实现人生转折;“纠结”则是因为高考之后还有一段特别难熬的志愿填报,到底是优先考虑学校,还是首先选择专业?难坏了一个又一个高考家庭。这是从未经历高考的人无法理解的心情,也许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能够让你明白:高考中的抉择对后续人生将产生多么剧烈的影响!

张进生,一个80年代的大学生。我们都知道,在那个年代,即便在城市里,能够考上大学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一件天大的喜讯。更何况他不过是湖南偏远山村一个普通农民家的孩子,他考上大学的消息都传遍了十里八乡,成为父母眼中的骄傲和乡亲邻里羡慕的对象。在外人看来,一个农村孩子考上大学意味着命运转折和阶级跃迁,尤其是张进生考上的还是一所著名的医学高校“湖南医科大学”。

提起这所大学,也许部分人会有些茫然,但是,提到另外一个别名“湘雅医学院”,想必所有人都会恍然大悟。我国医学界一直流传一句话“北协和,南湘雅”,能够考上这所大学,无疑就是考上了医学界的“北大清华”。而且录取他的还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临床医学,这个专业虽然比不上学校的基础医学、麻醉学这两个排行国内高校界头名的强势专业,但是,也是湘雅医学院所有专业中稳居第三的优势专业。

如此看来,所有人都可以想象,张进生的未来一定前途似锦。起初,似乎正是这样。张进生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天津一所大型医院,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医生。但是,走出象牙塔的他却无法适应所处的工作环境。学生时代,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独来独往,很少和人沟通。成为医生之后,每天都要面对患者,这让他感觉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不仅如此,学习“临床医学”的他居然还晕血,这让他尽管有“名校高材生”的背书,却迟迟无法得到升迁,工作3年,依旧还只是一个医院里最普通的住院医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里,他是天之骄子;工作中,他却成了一无是处的废物,张进生的心被“打入”了尘埃。为了找回自信,他在亲友的鼓励下重新拿起课本,他要考研!显然,学习还是他最拿手的本事,没有多久,他就轻轻松松地考上了北京大学内科学的硕士研究生。之后,更是凭借硕士阶段优异的成绩,成为北大内科学(血液)专业的博士生。所有人都在想,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又回来了,就连张进生自己也觉得,之前工作上的遭遇只是因为自己这匹千里马没有遇到知人善用的伯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尤其是他在北大读博不久,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皇家医学院又给他发来一份留学邀请,这让张进生十分兴奋,他的“伯乐”终于来了。可是,想要到英国留学,必须先缴纳一笔20万的保证金。农民出身,毕业后也没好好工作的他根本凑不齐这一大笔钱,恼羞成怒的他,一气之下,选择了从北大退学。时年32岁的他再次走出象牙塔,进入人才市场。头顶“名校学霸”光环的他找工作挑三拣四,待遇差的工作,他不想做。待遇好的岗位,用人单位又嫌他没有工作经验。就这样来回折腾,最终,这位北大医学系肄业博士去了大西北,在兰州一所医院做了一名月薪1000元的医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经过社会残酷摔打的他,很快适应了这份新工作,还和一名小护士谈了恋爱。然而,两人相处不久发生了一次剧烈争吵,护士女朋友直言他赚钱少,有钱人的零花钱都比他工资多,博士读了一半就退学,没有一点上进心。这番言论像一根锥子扎进了张进生的心脏,他当时甩手就给女朋友一个耳光。他的爱情“黄”了,没过多久,他也从医院离职回到老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湖南老家,他也找过几次工作,最后都是没干多长时间,就因为各种原因离职了。也许是社会给他的磨难太大,张进生从2002年开始就再也没有出去过,靠着生活并不富裕的姐姐救济生活。期间,难得出门一次,还把身份证、户口本都搞丢了。如今,年逾五十的他在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特事特办”的原则下,已经重新补办户口和身份,并给他办理了农村特困救助,保障了他的基本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回顾他走过的人生轨迹,一位湘雅医学院毕业的北大高材生最终沦为低保户,原因当然有很多。但是,若是追溯源头,我想还是高考选专业的问题,他明明知道自己晕血,竟然还要选择医学专业,让人实在捉摸不透。为此,高考填志愿时,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专业,尽量不要跟风。高考选错专业悔终生,不是一句空话。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