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学了,家长可以放松了吗?做好这5点,孩子成才不是梦!

一谈到子女教育,很多人都会觉得子女教育是中小学阶段的工作,尤其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工作任务。在大多数人眼里,尤其是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庭,一般都以辅导不了孩子作为为由,到了初中阶段以后子女教育基本是处于停滞状态或者说是放羊的状态,尤其是大学阶段,家长在子女教育方面比较缺乏。

从个人成长教育来说,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者都是个人成长学习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缺位,就会影响孩子个人的全方位成长成才。

进入大学后,家长还要做好哪些工作呢?小编认为以下这5个方面的工作必不可少。

1.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

家校共建、家校共育不仅对于中小学生有重要意义,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的教育形式不同于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控制、自我加压、自我寻找学习动力。大学的班主任、辅导员也不同于中小学的班主任,往往一个辅导员要管理多个专业十几个班的学生,班主任一般都由专业老师或者学校其他管理干部兼任,由于精力上十分有限,他们不可能完全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因此,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联系,尤其是保持与辅导员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保持与辅导员的联系一来可以知晓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再则可以跟进孩子的学习教育情况,使得孩子能够顺利在大学完成学业。

2.主动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

进入大学以后,孩子所处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这种改变也会给孩子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新入学的大一学生,环境的改变对其心理上的影响尤其较大。这一时期,迷茫、无助、困惑会给孩子带来深刻影响,如果加上性格上的影响,例如内向、不活跃等因素叠加,会使得“不合群”“孤僻”等标签出现。如何消除这些影响,确保孩子顺利度过中学与大学的过渡期、衔接期,除了高校老师的教育引导,最主要的还有来自家长的关心和照顾。因此,入学初期以及孩子心理波动较大的时期,要主动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倾听孩子诉说,关心关注关爱孩子每一个成长的过程和收获。在这里,还要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多多督促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

3.给予孩子足够的经济支持

经济支持是保障孩子在大学就读期间的根本保障措施,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大学生的消费有增无减。如何给予孩子足够的经济支持,是家长在孩子在大学入学后需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方面主要做好2点,一是除非必要,一般不让孩子做兼职。大学生的兼职主要局限于发传单、餐厅打零工等,对于提升专业素养和个人能力并无太大帮助,反而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二是既要满足孩子的正常消费需求,又要避免孩子养成攀比的心理。在这一点上,要对孩子的消费情况及消费金额进行适度控制,把握合理消费的度,有的放矢。

4.为孩子解除后顾之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上大学的后顾之忧无非有2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家庭情况,一个是今后的就业及去向问题。在家庭方面,作为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和睦、父母关系和谐、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等等,都有利于孩子身心舒畅的在大学里学习。此外,作为父母,孩子进入大学以后,还要想方设法与孩子一同规划好孩子的未来去向。在现今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条件下,做好就业去向规划是不得不提上日程的重要工作。在这方面,一是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无论在哪种条件下,在社会公平程度发展到什么阶段什么层次,“背景资源”始终是存在,并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要在提升孩子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挖掘“背景资源”,以解除孩子就业的后顾之忧。二是要结合孩子专业特长及爱好做好提前谋划工作。在平常的工作中,注重关注孩子专业方面的行业发展态势以及前景朝阳行业,关注每一年的就业形势以及主要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情况。

5.认真做好孩子“三观”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大学阶段,孩子仍然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通过父母的教育引导,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会让孩子受用一生。作为父母,要潜移默化、以上率下,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教育孩子。当孩子身上或身边发生不符合社会价值观及公序良俗的事情之后,或者孩子思维观念与主流思想观念及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偏离的时候,要及时进行纠正。用心、用情与学校老师共同做好孩子的健全人格教育。

标签: 教育 大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