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师单独谈完话,初三男孩从5楼坠下受重伤,家长:学校没人管

近日,据媒体报道,广东省广州市某中学,一名初三的学生,中午午休的时候,从5楼宿舍冲出来跳下,造成重伤,目前正在抢救中。

学生母亲称,孩子性格不叛逆,在家一直都非常乖,不喜欢惹是生非,成绩也不错,而且上学之前孩子没有任何异常。警方调查发现,孩子在出事前曾做过心理方面的测试,因测试结果不正常,被老师单独叫去谈话。

家长称,从出事之日至今不到一个星期,已经花掉200多万元的治疗费用。但是在此期间,学校方面没有任何人来看望,也没有任何关心,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打。

孩子家长称,孩子是在学校出事的,不能说让学校承担全部责任,至少学校也应该有一个态度,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大家一起把孩子抢救过来。而校方回应:此事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处理,目前管理部门已在关注,公安机关也在调查中,一切以最后调查结果为准。

近年来,有关未成年自杀的新闻头条,越来越多。就在今年7月,四川省成都市某小区,一名14岁的女生,从11楼跳下,当场身亡。警方调查后发现,事发前女孩在学校打牌被老师发现,老师对她进行了责骂,女孩觉得很伤面子,加上长期积在心里的压力无处倾诉。回到家后女孩不肯再回学校,最后一气之下,竟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份关于儿童自杀心理研究的报告显示,约有24%的中小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其中认真考虑并且准备实施自杀计划的人,占比约15%。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

为何我国少年儿童的自杀率这么高?原因当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休戚相关,也和青少年不断增加的学习压力紧密相关。

我国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赋予了我们先贤的智慧,但与此同时,历史也夹带着很多糟粕,沉淀在我们心中,这在教育领域主要凸显在两大方面,一个是关于性教育的避讳,导致很多孩子幼年遭受性侵犯却不自知,第二个就是对"死亡"的避讳。

中国人一直很忌讳"死"这个字,就连数字4都被很多人嫌弃,无论是门牌号还是电梯号,都不喜欢带上4。这就导致社会对儿童"死亡观念"的教育几乎一片空白,没有人告诉还未成年的孩子怎样面对死亡,怎样正视生命,以及如何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

就像游戏角色,一秒钟一刀就能被劈死,在某些孩子的世界观里,生死也像游戏一样是一瞬间的事情,所以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受到委屈时,很容易因一时冲动,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对未成年进行"死亡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同时进行。学校要注重教授孩子关于生命的来源,生命的轮回等科学知识,让孩子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同时,也要积极组织珍爱生命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灌输到孩子的潜意识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家长要坦然和孩子谈论死亡,也不要再用善意的谎言,将亲人的离去神秘化。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用非常直白的方式告诉孩子,我们可以用孩子更能接受的方式,比如给孩子看有关生命的绘本故事或者动画、电影作品等,引导孩子了解死亡的含义。

对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比如初高中的青少年,压力过大也是他们冲动自杀的原因之一。家庭和学校应理解他们不断增加的学习压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未来固然重要,但孩子此刻健康快乐地成长更重要。压力不仅会压垮成年人,更会压垮涉世未深的孩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