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怒批奥数:我孙子10岁,他的作业题,有的我都做不出来

文|睿评(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关于数学有多难学,这些年网络上流传着这么一个形象的梗:

自从初二那年数学课上弯腰捡了支笔,从此就再也没听懂过数学课。

事实上,就算是不捡笔,我也没听懂过…

我要是没记错的话,从勾股定理到鸡兔同笼,从因式分解到等式性质,从高等数学到线性代数,从微积分到概率论…

但凡是跟数学相关的课程,我好像就没学好过。

总觉着数学上的那些定理定义,多少都有点超出我的语文理解范围。

而大学里顺利通过数学类的考试,更多的也是依赖“浓浓的师生情”。

不过说出来大伙可能不信。

即便是这样,我小学的时候,奥数居然“还行”。

从四年级到六年级,虽然没考及格过几次,但是每次排名也都不算太靠后。

应该说,30年前的奥数还是很受追捧的。

虽然有些人是奔着升学加分去的,但是研究过奥数的人都知道,时间长了之后,思维的反应速度是真的快了不少。

因为在那时,奥数对逻辑思维、规律发现的极致拓展,确实能让思路变得开阔和敏捷。

虽然我不愿意这么讲,但是自从升了初中离开了奥数后,我这脑子确实也没再那么好使过。

所以在我的心里,奥数虽然“虐”过我千百遍,但我仍然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去跟它“比划比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趋势上看,如今的奥数加分,在逐渐被淡化。

但是人们对奥数的热情,却反而比过去还高。

倒不是因为大伙都知道了学奥数的好处,而是顶尖私立学校的招生,仍然会在意这方面的“特长”。

可是在发展了几十年后,如今的奥数,却不知从那天起,突然开始变了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如说,记公式。

过去的奥数,也需要记公式。

但是那些公式一般不能直接套用,而是要以此为基础,“现场发明”出其他的公式。

而如今的奥数,很多内容压根就是超纲的。

本身难度就高,再加上逻辑上的过度超前,那学生能听得懂才怪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一些辅导机构就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简化”这个学习过程。

在很多地方,甚至还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

我看了看那些需要“牢记”的公式。

从长度到复杂程度,你要是不解释一下的话,我还以为是流体力学里的内容。

这跟思维训练有关系?

说到底,这更像是为了解题而解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对这样的奥数题,做出过一个形象的评价:

出题前先定下来一个公式,然后根据公式,倒推出考试题。

这说法看起来有点偏激,但是和清华教授王文湛的看法,却十分相似。

身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教授,王教授曾经在讲座中说:

我孙子10岁,他的奥数题,有的连我也不会做。

而原因,也是“由解法倒推出来的题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用心记公式,用脚考试。

背离了思维发散,脱离了逻辑技巧,淡化了推导演算的奥数,反而看起来更像是考验记忆力的“最强大脑”。

钻研奥数的核心,在于反思式应用,和阶梯式技巧。

但是记忆式的“套路”,用数学泰斗吴文俊院士的话说,就是“害人,害数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平心而论,我依然认为奥数是有必要学的。

哪怕你是为了升学而去学奥数,也不是什么值得横加指责的事。

但是盲目增加难度,刻意强调记忆的奥数,或许并不会带给学生什么思维上的进步。

反而会让固化的“技巧”,圈定学生的思维模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新奥数”被吐槽,其实还有改进的空间。

毕竟针对某一个学科进行改进,还算是能有针对性地改善。

但是它所反应出来的问题,其实是教育焦虑下的内卷化,蔓延到了几乎每一个细节。

要说“内卷”,其实20年前也存在。

因为清华北大的录取分数,一直就远高于二本线。

但是在那个时候,同样的竞争环境,却没有人制造焦虑,贩卖焦虑。

更没有人把超前教育当做教学成绩,当做大势所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教育产业化下的教育机构,却深谙营销之道。

一套“我给你焦虑,我给你药”的粗暴营销套路,就能像“破财保平安”似的肆意收割。

新奥数对学科内核的偏离,只是教育内卷化下的一个缩影。

或许在一轮又一轮的教学竞赛中,不时地回头看看教育的本质,才能让学生学业精进,让家长舒心宁神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