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主席,他高考报名时被拒绝,小平得知后亲自批示:准许参加!

刘 源,1951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2009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其父亲是深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尊敬的开国元勋少奇。少奇于1959年4月,当选为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

刘上将对母校(首都师范大学)有很深的感情。他总是说:“母校对我有再造之恩,教给了我责任、忠勇与效忠。”而当年,他之所以能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跟一个人,一封信,有着莫大的关系。

1977年7月,小平同志复出后,主抓科技和教育工作。当年8月21日,长安街沿途的高音喇叭里传出特大新闻:恢复高考了。

恢复高考的消息裹挟着人们的兴奋和期待在民间迅速流传,北京起重机厂也召开了正式会议传达相关文件。报考条件就张贴在车间的墙上。正在起重机厂当学徒工的刘源经过仔细研读后,发现报名的条件中不涉及出身,只说了本人不能有历史问题、政问题,于是,他决定报考。

但是,当时在他内心深处,对于会不会被允许参加报名考试是非常怀疑的,毕竟,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很快,他的不安被证实了,他的报名被厂里组织部门退回,高考报名时被拒绝了。组织部门的理由是:超龄。在非正式的传达文件里,有“年龄最好25岁以下”一说。而他刚满26岁。

26岁的刘源感到很失落,很不服气,很不甘心。他初二就辍学了,是老三届的初中生,而当年的高考,对老三届的生都是放开的。以他的年龄划线后,厂子里9个年龄大过他的工友,一律也被卡下了。

此时的他心中明白,实际上就是身份的问题,但人家不说。也不能说他本人有什么问题,就说年龄不行。他明白,当时的环境中,不让他考,不会犯错误,让他考,就要冒风险。

26岁的刘 源挺生气的,他决定写信!写给谁?就给小平同志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是:“小平叔叔,我是少奇的儿子刘 源。我这几年从农村又到工厂,听说您恢复工作抓高考,大家都很高兴,大家都很振奋。我想考大学,现在厂子里不让考,如果因为我父母的原因、我的出身不让我考,我很不服气,何况你这个招生简章并没有这么讲。让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谁也不怨!……”

信不长,一页纸,钢笔书写工整。他在信封上写“小平副主席收”后,贴上4分钱邮票,在自己的住处永安里附近随便找了一个邮筒投了进去。

十余天后,来了回音。他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全部被放行,准许参加报名考试。后来才知道,他们之所以能参加报名考试,是小平同志的亲自批示起了作用。小平得知后亲自批示:准许参加!

就这样,刘和9个情况相近的工友拿到了当年北京市高考考场里最后10个考号。此时,离高考举行,仅余一个星期。报考的时候,他填了表。父亲、母亲的名字填完后,本人一栏,他填“战士、学生、农民”,“现在是工人”。籍贯、面貌、社会关系等等,一概填了一个“众所周知”。

参加高考后,1978年初的一天,在起重机厂担任铆焊工的刘 源收到了一封印着“北京师范学院”字样的信。从这一天起,他确定将迈入大学的门槛。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