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不得让家长代改作业;多地发布“禁令”,能为家长“松绑”吗?

◆ 武汉:不得让家长代改作业,保证高中生8小时睡眠

◆ 多地发文禁止家长批改作业等,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光有政策显然是不够的

◆ “重点还是观念上的转变,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 “学校永远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责任方,家庭主要是教育孩子怎么为人处世。”

武汉:不得让家长代改作业,保证高中生8小时睡眠

来源:新华视点

12日,武汉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开展杜绝“家长作业”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主要减负政策和规定包括:

1、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

2、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3、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

4、除高中毕业年级,一律禁止利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进行补课。

多地发文禁止家长批改作业,一纸禁令能给家长“松绑”吗?

如果成年人所承受的痛苦有排行,给孩子辅导作业绝对榜上有名。

本是为孩子巩固学习效果的作业,却成了折磨家长的利器,这和原本为了家校沟通方便成立家长群,结果却变成了令人崩溃的“压力群”如出一辙。

其实通过梳理可以发现,这几年来,为了给家长减负,各地一直给辅导作业、规范班级群等“病症”开“药方”。但这些措施真的有效吗?

严禁家长代劳批改作业是否有效?江苏早在3年前推出禁令

江苏一位家长因为不满老师不批改作业,愤而退出家长群的新闻一度引起网友共鸣,家长该不该承担批改作业的责任也引起争议。

现在,从一些省市的情况看,这个问题有了明确答案:不应该。

11月10日,辽宁省教育厅在官网公布《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这是教师的职责。对于不及时亲自批改作业的老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校长也会受此牵连。

这一规定的出现让不少网友拍手称赞,但一纸禁令是否能有效遏制这类现象,还要画个问号。

梳理相关政策可以发现,在这位江苏家长“崩溃”之前,江苏省教育厅早在2017年就明令禁止不得要求家长代批改作业。

这份2017年10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意见》从作业、考试、课程等多方面进行管理规范,明确提出不得将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教师方面要认真对待学生作业,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不得要求家长代批作业。

3年过去了,这类现象却依然把那位江苏家长逼上热搜,戳中了广大家长的痛点。

不止是江苏,有媒体发现,目前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等至少十个省份的教育部门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向“家长批改学生作业”说不。

特别是近期发布的文件中,包括辽宁在内的不少地区都加大了对违规教师甚至学校的处罚力度。像是安徽合肥,10月27日发布的《关于公布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的通知》明确,一旦老师有违规操作,不仅其本人要受处罚,校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也会被取消评先评优。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这些年,家长承担了多少?

从家长批改作业这一现象延伸出去可以发现,这几年,家长对孩子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参与度在不断提高,可这其中,家长也承担了很多责任以外的事,比如打扫校园、帮孩子做作业等,而这些事一经曝光,便会引起极大的讨论热度。

今年10月,浙江杭州一位小学生家长因为错过班级通知,未去参加学校的大扫除,被老师面谈并指其不尊重集体和老师。事情一出,不少网友质疑,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完成,为什么一定要家长参与?

像这样要求家长参与校园事务已不是新鲜事。在北方,有家长还会被要求冬天去校园扫雪。而哈尔滨市教育局也早在2018年12月就曾印发《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清冰雪工作的通知》,禁止学校组织学生家长到校清冰雪,不鼓励学生家长自愿到校清冰雪。

“家庭作业变家长作业”是另一个被吐槽的点。小学和幼儿园阶段,手抄报、手工是常见的作业形式之一,原本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但这种作业形式往往因为要求过高、远超过孩子思维和动手能力,且还要评比,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了困扰,最终都变成了家长的才艺比拼。

今年10月,山西太原市教育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布置学生难以完成,形似给学生布置,实则给家长布置的作业。同时还要求,各学校不得指派家长参加本该由师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扫教室卫生、班级文化布置、装饰美化演出场所等。

在所有问题中,家长群则是最大的“雷区”。在江苏家长退群事件之前,网络上,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因为不回家长群信息被老师提醒之后崩溃痛哭,也让不少网友感同身受。“盖楼”回复、被点名、对老师花式奉承、点赞投票……都给家长带来烦恼。

对此,太原市教育局发布的文件中也做出了详细规定,严禁要求家长点赞、投票、转发各类信息。早在2017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也发布了《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明确规定班级微信群内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

一项项政策文件出台,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是在为家长减负,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光有政策显然是不够的。

明确家校共育边界才能真正减负

“家校共育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出几个文件、几条规定就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重点还是观念上的转变,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11月10日,杭州市教育局举办了“家校共育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厘清家校职责,为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出谋划策,其中一位杭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这么说。

据介绍,杭州将研究、梳理教育负面清单,比如坚决反对家长批改作业、让家长去学校搞卫生、让家长代劳学校活动等行为。

“学校永远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责任方,家庭主要是教育孩子怎么为人处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把握家校共育的边界很重要。

心理学家李玫瑾也曾在微博公开表示,家长批改作业等现象,是学校对于学生家庭生活的一种侵入现象,逐渐将学生的家庭转变成第二所学校,这样的势头必须抑制。

储朝晖认为,可以关注学业,但是不能借助于家庭或者学校绑架家庭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不能指望家长去订正作业,辅导学生学业方面的问题,这都是错误的定位。“说到底,家校共育,主要是在育人方面的合作,而非其他,家长和学校一定要明确各自定位。”

梳理|全国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个别纳入学校绩效管理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至少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有的地方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浙江、海南:将作业管理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要求学校定期督查

浙江省教育厅微信公众账号“教育之江”2019年12月11日对外发布《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及,不得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该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海南省则要求各学校定期开展作业督查,要求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海南省教育厅于2020年3月31日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印发通知,对《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进行了修订。《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提及,教师应杜绝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并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此外,“作业分层布置与个性化批改制度”,以此有效控制作业数量。同时,要求各学校定期开展作业督查,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

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2019年12月12日在其官网公布河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及“科学合理布置作业”,教师不得给学生布置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的家庭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家庭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坚持做到教师留的作业亲自及时批改。

山东潍坊、安徽合肥:一旦越线,老师要处罚、校长也要承担责任

澎湃新闻梳理发现,除辽宁省教育厅将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之外,山东潍坊、安徽合肥两地教育局也明确不得要求家长改作业,一旦越线,老师、学校和校长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山东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教育局于3日出台《潍坊高新区学生作业规范“十要十不”》,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出现要求家长代批阅作业现象等,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一经查实,对相关学校和教师一票否优。

10月27日,安徽省合肥市教育局微信公众账号“合肥市教育局发布”下发《关于公布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的通知》称,不得要求家长改作业、不得公布成绩和排名、不得举行过多统考。一旦越线,除了老师要受处罚、学校会被取消评先评优,校长也要承担责任。

据“合肥市教育局发布”消息,11月2日,合肥市66所学校联合向全市中小学发布《关于全面落实〈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倡议书》,积极响应通知内容。

▲ 合肥市教育局出台《合肥市中小学办学行为“十不得”》,其中第十条规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学生作业 合肥市教育局微信公众账号 图

【十省份规范中小学生作业要求】

山东(2018年4月25日)

关于印发《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陕西(2018年9月30日)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

“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山西(2019年6月21日)

山西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山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

“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贵州(2019年11月5日)

贵州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的通知

“不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让家长代为批改的作业,教师要做到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评。”

广西(2019年12月10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

“不得布置重复性、惩罚性的作业,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

浙江(2019年12月11日)

《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

“不得要求家长通过打卡提交文化学科作业,不得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

河北(2019年12月12日)

河北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河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

“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坚持做到教师留的作业亲自及时批改。”

广东(2020年1月21日)

广东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学校要建立完善学生各学科作业量情况摸查制度,并及时将摸查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

海南(2020年3月31日)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常规》等四个文件的通知

“教师应杜绝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并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的作业。同时,要求各学校定期开展作业督查,每学期对教师作业批改情况检查不少于2次并有反馈。”

辽宁(2020年11月10日)

《辽宁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

“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对于不按时亲自批改作业的教师,一律取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学校校长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舆论场

光明日报:叫停“家长批改作业”是守住师道底线

文/闻贤齐,媒体评论员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对于最近在公共舆论场上被广为关注的中小学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问题,已经有至少10个省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作出回应,叫停了“家长批改作业”。

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态度明确、界限清晰,相信“批改作业”将不再成为一个困扰家长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被澄清,果然如舆论场上的一片叫好声那样值得庆贺吗?在“批改作业”之后,会不会还有新的问题冒出来让家长纠结不已呢?

叫停家长批改作业,规定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并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进行督察,类似规定,是不是多少给人一种违和感?如果套用这样的规定,这不就是相当于要求农民种地必须下田、医生看病必须接触病人吗?所以,这样的规定在给人以违和感之外,实际上也显露了那些让家长批改作业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定了这些地方教育教学管理的底线何在。

在当下,教育教学手段虽不断出新,但至少在目前的情况下,批改学生的作业仍然是为师为教之道的最低底线之一,仍然是师道和教道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批改作业,其面对的并不是学生的一张作业纸,而是自己的教学试卷,是自己给自己的教学成果打分,也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师生互动内容。缺少这一环节,可以肯定地讲,学校教将不教,学将不学。亦因此,将教育的底线性常识明示于规定,这样的规定如果不被视为可悲的话,起码也不值得庆贺。

当然,反过来说,在底线之上,在义务之外,家长也不是不能参与到孩子的做作业过程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其实,环顾我们自己周围,如果说学习好、表现优异的学生有什么相似之处的话,那就是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参与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项活动,当然也包括做作业。而这种参与并不意味着家长亲自操刀和越俎代庖,但其中或许就包括“批改作业”。这种并非老师规定义务的自愿参与,确实会帮助学生取得课业以及学业成功。

然而,将家长的自愿行为变为义务,这就无疑抬高了课业和学业成功的整体成本和标准,使得自愿行为的边际效益消失于无形。在此,教师的指令其实是一种强制。这种指令内嵌着令每个家长害怕的结果,并借助其他诸如“努力才有回报”的常识,在这种可怕的结果与不按指令执行之间建立起看似合理的因果联系,由此将批改作业附加上了“后果自负”的强制性。当前适龄学生的家长,大多只有一个孩子。这种“后果自负”的强制性有多强,从家长的反应中可见一斑。叫停“家长批改作业”只是坚守了师道和教道的底线,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则是底线之上的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青报:防止家长群变味,必须厘清家校职责边界

文/中国青年报 曲征

这段时间,“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变成了许多家长的口头禅。

家长群变成家长们的负担,早已不是新鲜话题,而一些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孩子功课,早就成为家长吐槽的现象。

家长群设立的目的,本来是沟通家校关系,但是如今已经变了味儿,成为一些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甚至要求家长到校打扫卫生等事宜的通知群。个别家长群还异化为“夸夸群”,一些家长开启称赞、感恩模式,拍老师的马屁,个别群竟出现了“争宠”、炫富、争吵、辱骂等行为。

家长们都有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中,还要盯着家长群看老师布置作业情况以及其他通知,然后进入辅导、批改模式,通常会弄到很晚才去睡觉,第二天还要上班,如此这般,家长们能没有意见吗?长此以往,不仅引发家长怨声载道,导致老师与家长关系紧张,还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家长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家长根本辅导不了孩子作业,让这样的家长检查、批改作业,极有可能误导孩子,得不偿失。还有,家长将全部精力用于布置、批改作业,其家庭氛围会完全集中在作业、学习方面,而其他诸如做人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品质教育以及最最重要的亲子、亲情互动会无暇顾及,且在辅导、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不可避免地发生碰撞、摩擦,严重破坏家庭和谐氛围。

实际上,对于家长群的种种弊端,学校老师也不是不知,况且老师在家长群发通知,督促家长做这做那,老师自己也不轻省,甚至节假日也要盯着屏幕检查完成情况。既如此,为什么还要设立家长群呢?一方面是“随大流”心理作祟,另一方面是想通过家长的督促,提升学生成绩,取得一个好名次。在目前一些学校仍然将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的语境之下,老师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无论什么理由,老师的职责也不能转嫁到家长头上,不能让家长承担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重任。老师的归老师,家长的归家长,不能混淆双方的职责任务,必须厘清双方的职责边界。换言之,教书的职责应该由老师承担,育人的职责可以由老师与家长共同承担。而其他诸如打扫教室卫生、在群里夸赞老师等行为,家长也应该尽量避免。

要做到这些,一方面,相关部门对此应该有具体要求。实际上,教育部门也出台过这方面的规定。去年6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有些地方也有这方面的建议。另一方面,每个家长群也该有自己的“群规”,群规必须符合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家长老师要相互监督,力求避免违反群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要将规定落到实处。从各地的现实情况来看,尽管有教育部门的规定,但是执行得并不好。这就必须出台处罚细则,对于逆风而行、顶风而上的教育工作者应给予一定处罚,或者干脆取消各种家长群。

以前,并没有家长群,教育教学工作照常顺利进行。不管怎么说,也不能让家长群异化为“压力群”,成为家长们的累赘和负担。

标签: 作业 武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