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退群”闹上央视后,“家长作业”没了,可是又带来了新问题

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最近,在一位江苏家长的带动下,各地老师不批改作业的事,都逐渐被抬上了网络。

虽然后来发布的消息,不见得都是真事。

但是“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似乎还是要比想象中的范围大了不少。

初闻这个消息,我的心态多少是有点崩的。

哪怕现在我的孩子还没上小学。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评论区里反对老师布置“家长作业”的人,并不止是家长,也包括了不少初中和高中的老师。

也就是说,至少等娃上了初中之后,我每天回家就不用“写作业”了。

为了这事,包括央视在内的权威媒体纷纷发声,指责让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

而到了今天为止,也有至少十几个地区的教育部门明令禁止了此类做法。

尽管网络上仍然有为小学老师辩解的声音。

但是看这意思,让家长批改作业这种事,终于要消停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实话,一开始我还挺庆幸的。

因为自己总算是赶在了孩子读小学之前,迎来了这么个好消息。

但是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对味儿。

如果习惯了让家长批改作业的老师,自己批改作业后感到“不适应”的话,会不会干脆不布置作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因为你要是仔细算算老师的工作任务后,这事还真不一定。

这几年,一位当老师的朋友经常在聚会时和我们吐槽:上班的时候都是抽空去上个课。

一开始,我是不知道他都忙活啥去了。

甚至,就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

所以一般情况下,他只要说自己忙,不明就里的我们都是这么给直接怼回去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直到大约一年前,被我们逗乐儿逗火了的他,亮出了自己的“工作日志”。

说实话,写得比我们工地上项目经理的《施工日志》好多了…

那一行行的活动,一种种的体会。

虽然在我眼里就跟“无实物表演”似的,但是你即便不用心去干,这日志编也得编出来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他眼里,每天的工作就是各种表要填,各种心得体会要写。

动不动就录个讲课视频,时不时地参加个会。

当然了,什么书香校园、班级角、英语角、教学创新之类的活动一样也不能落下。

甚至,还得去当各类志愿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完我都懵了!

要是天天都干这些活儿的话,那课还要不要备了?

当然要备,抽时间也备呗。

比如说,清晨、路上、课间、深夜。

当然,还有各种会议上。

按他的话说,自己上学的时候要是这么“挤”过时间的话,现在也不会当老师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实话,我是有点同情他。

但是也多少觉得有点“活该”。

因为不管有多少非教学工作要做,学校对于家长和学生的意义,只在于学习。

就他们那全市倒着数的学校,即便是为了教学以外的工作忙到连轴转,到头来又能“感动”得了谁呢?

可能就连他们自己都感动不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真的有时间的话,我想大部分老师还是可以批改作业的。

当然,也不排除态度不正的少数个例。

但是如果真没时间,或者有些老师就是想图轻松的话,那又该怎么办?

最直接的办法,可能就是不布置作业。

这不仅不能算是玩赖,而且还是响应了减负的号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年,在为学生减负的大旗下,各种“不准”,各类“禁止”就摆在那。

低年级不允许布置作业,考评老师不允许只看教学成绩这种事,在我们这也早就有了。

甚至,连考试不允许公布排名也都已经施行了两三年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么一来,应试的氛围淡了,学习的压力小了。

学生的自尊心受没受到保护不知道,反正“知耻而后勇”这种事是不怎么存在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在不允许公布排名的情况下,小学到底能学成什么样其实也看不出来。

反正还有摇号入学的初中在那顶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弱化学生的考试成绩,强化老师的非教学成绩。

整个小学阶段,就等于是上了个升级版的托儿所。

我估计要是再来几轮减负的话,幼儿园可能都不用搞什么“幼小衔接”课了。

现在中班的水平将来差不多就能直升一年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于那些被所谓的教育新理念忽悠瘸了的家长来说,这是好事。

因为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放松自己,放纵孩子。

只不过他们没意识到的是,这无异于“在坟头上蹦迪”。

而对于那些明白只要高考在,应试就一定在的家长来说,这是坏事。

因为学校教学时间短,课外辅导班就得安排上。

老师不布置作业,那就得自己给孩子布置作业。

然后再自己批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实话,中考高考的独木桥还立在那的时候,无论减负的措施怎么施行,实际上都更像是在变相增负。

因为最终目标没有变,而过程,却又被安排上了各种版本的新要求。

这不仅没有让学生轻松,让家长轻松。

反而是让学习成了一件需要“拼爹拼妈”的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想,如果实在是不能从源头上解决学生学习负担的问题的话,咱能不能把减负的事先放一放。

哪怕是让孩子从小只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么一个道理,或许也比一为了个理念而难为了三拨人强吧。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欢迎关注,公号同名。

标签: 央视 作业 家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