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小学生,出租车上还在背英语,这届北京家长到底有多焦虑?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本篇文章对你来说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哦

我给他补充说:不仅有病,而且还是传染病。

我认为,他最错误的事是自私,以为花钱就能换来女儿的好成绩。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心智崩溃了,他们考的分数再高,都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心智崩溃了,他们考的分数再高,都没有任何意义。

昨天晚上出门,滴滴驾驶员是位大连小哥,比较朴实健谈,就与他聊了许多话题。

他说,今天钱不好赚,干啥都不挣钱,但是干教育的很赚钱。

小哥眼里干教育,指的是在北京开培训班、辅导班。

出租车拉的客人很多,见惯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

他发现那些在培训机构当老师的年轻人赚钱相对更轻松一些,同时推高培训市场的是那些焦虑的家长们。

小哥说,上个周末拉了一家三口。

孩子也就小学一年级,刚上完辅导班回家。

上车后,妈妈就让孩子抓紧时间背英文歌曲,一遍遍地背诵。

背完英文歌曲,爸爸就跟孩子说,咱们回到家是晚上九点,做完一张数学试卷再睡觉。

司机小哥认为,这对父母简直就是有病。

家长对教育的焦虑会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一股滔滔不绝的裹胁力量。

尤其海淀、西城这样的所谓教育高地,每个孩子身后都是家长的处心积虑。

学校搞名义上的素质教育,课外再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家长既要付出金钱,还要付出精力。

最无法理解的是,小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这种本应课堂教育学习的课程,也要进辅导班加油充电。

所谓的辅导班,像学而思这种大鳄,他们的套路就是提前讲授,让一年级学二年级课程,二年级学三年级课程,依次类推,乐此不疲。

反倒学校里的老师轻松了,本该他们教的东西,辅导班上全解决了。

所以,海淀、西城那些所谓的名校,不是他们的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在家长大力支持和周围培训机构共同努力下,培养了会考试的好学生。

司机小哥说,他经常拉那些上辅导班的孩子,通常连饭都顾不上吃,嘴里嚼着饼干面包赶着去下一个辅导班。

不是在上辅导班,就是在去辅导班的路上,这届北京家长也真是拼了。

学校考什么,他们就给孩子学什么,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头几天,还冒出个跳绳辅导班,就差上吃饭、睡觉辅导班了。

或许,只有把孩子送到辅导班里,家长们才能安心。

此前,我在文章里讲过,现在的家长太自私、太残酷。

如果一味地向孩子要成绩、要分数,早晚会付出沉重代价。

北京有位父亲,6岁开始就把女儿送到私立学校寄宿,11年时间花费了200万。

今年女儿17岁,上高三,已联系英国留学。

可是,她却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这位父亲说,一辈子最错误的事就是把女儿送到这家学校。

摊上这样的父母,孩子实际很悲哀、很孤独,除了钱与考试,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实,孩子多学点东西并没有错。

国学大师季羡林回忆成长过程时说,自己在济南上学期间,叔父给他报了两个课外班,每天都会学到很晚,才打下后来的基础。

与现在迥然不同的是,那个年代的培训班不是以分数为导向。

如今孩子所有的学习任务,都是瞄着分数来,考出高分才是王道。

所有人忙忙碌碌,把一个个天性自然的孩子变成考试机器。

今天,从大学生到高中生、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自杀、抑郁的比例不断增加。

做家长的,应该有所警醒。

因为,我们培养的是能够快乐正常生活的人,而非只会考试的生物。

无论家长有多焦虑,若干年后他们会发现,其实孩子上不上辅导班,对生命的正向影响并不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