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哑铃妈妈
莎士比亚曾说:“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奢求,他们生来就是人才,犯错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在所难免的事情。
只不过,在孩子犯错时,家长处理方法上的差异,就可能会导致他们日后人生不同的走向。
小孩拿钱被发现,妈妈:你这个小偷
曾在网上见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家孩子总是偷拿钱,该怎么办?”有一位网友的匿名回答,让我难以忘记。

这位网友说:小时候,他家里对他管的非常严,平时也没什么零用钱。有段时间,班级里非常流行收集卡片,他也很想要,但是他知道妈妈不会给他买。
可想要拥有的欲望实在太强烈了,他想和同学有共同语言,于是他偷偷地在妈妈的钱包里拿了5元钱。然而,他刚把钱抽出来,就被妈妈发现了。
那时家里住的是平房,隔音很差,大些声音说话,邻居听得一清二楚。可妈妈却一边打他,一边大声骂他:“还学会偷钱了,你这个小偷。”

从那以后,每次别人看他,他都觉得眼神中带着蔑视,都在说:你是小偷。他变得越来越自卑,高中没毕业,就辍学去外面打工,再也没回去。
不难看出,这是一个被一句话毁掉的孩子。
然而,这件事情真的严重至此吗?
在孩子幼年时期,道德标准并没有完全形成,犯错时常有的事情。若不能以平常心看待,太过于上纲上线,并不能起到正确的教育作用。
打骂孩子,从不是改变孩子应有的教育手段,这只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被动的让孩子戴上某个不良标签,恶化亲子关系,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要解决孩子偷钱的问题,在教育之前,先了解他们心里诉求
我能理解,父母在发现孩子偷钱时,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父母不能只看结果,忽略孩子偷钱的原因。
一般来说,小孩偷钱未必就上升到道德或人品,原因可能非常简单又常见。
1. 小孩特别想要某种东西,想要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关注或赞美,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又知道家长不会满足自己的愿望。
2. 父母在零用钱方面控制的非常严格,小孩没有可支配的零用钱,但却想做某些事,最后才出此下策。

当然,或许还有其他因素,但绝大多数的小孩偷钱,原因并不复杂。最主要的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的做法,到底存在多大的问题。甚至在有些孩子心中,自己只是偷偷用了父母的钱,认为和“小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可在家长看来,自己是“爱之深,恨之切”,可在孩子那,却容易变成“堕落”的根源。
小孩偷拿家里的钱,这位爸爸的做法,是我见过最明智的选择
表哥家的儿子小浩今年9岁,在上小学前段时间,他也犯了偷钱的错误,但是表哥没有打骂教育,他知道钱被儿子用来买玩具了。
那天晚饭后,他假装和嫂子的说:“你看我这记性,钱放在哪都忘了,现在找不到了。”

然后,又若无其事的对小浩说:“儿子,你这个新玩具不错啊,以后爸也给你买,要什么就和爸说,别人有的我儿子也要有。”
小浩惭愧的低下了头,第二天,小浩悄悄的放了张纸条在表哥口袋里:“爸爸,我错了,以后不会了。”
在我看来,表哥的这个办法,真的太好了。他没有撕开孩子的那层“遮羞布”,维护了孩子的面子与自尊。也反思了自身,委婉的表达出自己对小浩的理解,并给他改正的机会。

表哥的事情,给了我灵感与启发,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正确的应对建议。
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机
小孩偷钱后,先别着急训斥他们,要想清楚,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不会无缘由的去做这种事,只有清楚他们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
反思自身
家长也应该想想,小孩犯错,自己有没有责任。是不是平时没有给孩子零花钱,还是没有关注他们的心理,或是太过严厉,与孩子有距离感,他们才会有需要而不与自己说。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有些孩子并不知道自己实在犯错,因此,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不问而取是为偷”,而偷窃,是不道德的行为。让他们明白,想要获得什么,都不可以用这种不光明的、偷鸡摸狗的行为。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也很简单。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若能多些理解、多些耐心,很多事情其实都能迎刃而解。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