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幼儿园孩子扔凳子砸老师,后有小学生遭欺凌。网友:家长教育何在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正有孩子盎然的生长,一个国家才有欣欣向荣的未来。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孩子的素质和教育一代不如一代,很多孩子都毁在了自己的亲生父母手上。

如果说学校是育人子弟,传输知识,那么家庭就是教育、养育为主,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这样,孩子才能成长得更加健康聪明。

如果孩子的某个方向出现了偏差,那就影响着未来,所以说,学校的教育要好,家庭的教育也要提上日程。

近年,孩子与学校的矛盾是越来越多了,直接上升到了家庭与学校的矛盾之战,孩子在家里娇生惯养,在学校里横生霸道,家长还以为这是正常的,自家孩子就应该被宠着,但你的孩子是宝,别人的孩子就是根草了吗。

就在这几日,一段视频在网络热传,四川雅安一家幼儿园里一名小孩不停的拿凳子砸老师,老师身手矫捷一把接住。

据了解是小孩吃饭不老实,被老师批评了两句,小孩便开始扔凳子,目前家长已经被批评教育。

这前有幼儿园孩子扔凳子砸老师,还没完,网友对这一道坎还没过去,后有小学生遭欺凌就来了。

广西柳州一小学生在校外被欺凌的视频被传上网络,瞬间成为热搜,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一名小学生被一群男生群殴,拿拖鞋抽脸,衣服塞鞭炮,那名小学生无助的哭喊也没有人理。

知情人透露,这段视频是打人学生拍摄并传到群里。当地教育局表示,该事件已经进行处理,具体有待官方通报。

还有知情人称,在这件事处理当中时,这帮男生又去打了另外一个人,那个受害者还被打到住院。

著名的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曾经这样毫不客气地讽刺那些街头小混混:“在单独行动的时候,他们是不折不扣的胆小鬼,当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就变得肆无忌惮,无所不为。”

不管是幼儿园孩子拿凳子扔老师,还是欺凌弱势人群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教育问题,都出在了家庭教育身上,家庭教育失败的产物,是在未进校前自带的基因。

近年来,儿童问题就层出不穷,特别是一些地区偏僻的地方,更是一抓一把。

个人觉得孩子在外面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大部分都有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孩子扭曲的性格。

一、交给老人家看管

老人家毕竟是隔代亲,而且年纪大了,有心无力管教,对于孩子,只有纵容和溺爱,缺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正确教育。

很多家长为了生计远离他乡,在孩子需要陪伴和教育的时候,父母没有做到这方面的工作,以至于在老人家的溺爱之下,模糊了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外更是肆无忌惮的欺弱怕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邻居家的小张就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就这么一个孙子,也对他特别宠爱,养成了他骄纵蛮横的性格,才7岁的他,在学校里会跟同学一起欺负别的同学,看到别的同学有好东西,就会抢过来;在课堂上也经常扰乱秩序,乱带节奏。

就因为这些事情,老师已经叫过很多次家长了,都是由奶奶出面,奶奶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希望老师们能够宽容一点,孩子的父母也比较忙,没有空管孩子,都是自己打理孩子。

老师们看老人家也挺辛苦的,就每次只是简单教育一下小张,让他下次不能再这样做了。

小张就是仗着老师好说话,奶奶也不敢骂自己,所以就为非作歹,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在学校里我行我素,想要伤害谁就伤害谁。

若是小张还是一直这样的性格,不改正的话,那么以后长大了,在社会上,就会有一堆人“教训”他,那么他也会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更别说出人头地了。

二、太娇养

溺爱与娇养是抹杀孩子善良和天真的刽子手,家里什么好吃好喝的尽量供着孩子,孩子做错了也不进行制止,还拍手叫好,全家都围绕着孩子转,以至于孩子觉得自己就是整个世界,就算出到外面,也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毛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太娇养的孩子,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考虑事情,也很少能懂得感恩和体谅、尊重,不管是对外人还是对自己的父母,在做错的时候没有及时纠正,更是养成孩子黑白是非不分。

三、上梁不正下梁歪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大概就是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人生观不正,脾气暴躁,喜欢欺负人,爱做坏事,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

不是出身不好的家庭,会生出不好的孩子,也有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树正苗红,但是极少数。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极深。

有些孩子从小就爱打人,有些父母却从来不制止,还跟孩子说打得好,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作威作福,下次继续,养成了孩子以父母为靠山,在外面嚣张跋扈。

四、家庭关系不和谐

家庭的氛围不好,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深的,父母的关系不和谐,三天两头的争吵,在这种极为压抑的氛围里,只会让孩子有种想要逃离不想要回家的念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时常有偏激、吵骂状况发生,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久而久之心理也会变得扭曲,性格极易变得叛逆;在外面游荡时,还特别容易交到一些不好的朋友,在这种朋友带领下,彻底陷入不良少年的泥潭里。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

根据调查,留守孩子成长中有这几个突出问题:

1.意外伤害凸显

没有了父母在身边严加看护,只靠着家中的老人,比较难管制;一些好动好玩的孩子没有了自律性,就喜欢去外面嗨玩,游荡,安全防护意识比较薄弱,从而提升了意外伤害率。

2.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不想学习和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比非留守儿童高 5.6 和3.2 个百分点。有 68.7%的留守儿童曾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有 58.1%的人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没人帮助。)

3.社会支持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

4.留守女童负面情绪相对明显

5..留守男童问题行为令人担忧(有 51.6%受过同学、高年级学生、社会上的人或帮派团伙欺负,高于非留守男童和留守女童 11 和 7.6 个百分点。)

虽然留守儿童很多,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有问题,农村出身的优秀儿童也有很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调查发现,有 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抱有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那么这些不会长歪、心理健康的孩子,又有个怎么样的家庭环境呢?

一、有个好讲话的家长

有多少家长不能与孩子好好讲话,动不动就靠吼靠打,要么养成了孩子脾气暴躁的性格,要么养成敏感、胆小的孩子。

性格好、思想乐观的孩子,大部分都有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有个好讲话的家长,懂得与孩子沟通,遇到事情大家商量,尊重孩子的选择,从来不会强硬逼着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二、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时时表达你对孩子的关心,有空就回家陪伴孩子,就算没有办法常待在孩子身边,孩子内心对父母的渴望也能得到一定的满足,为孩子提供了信仰和支撑,让孩子不至于孤苦伶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父母其中一方陪伴的孩子,不管是学习还是教育上,都会有所改善,父母的时常叮嘱和教导,日长夜久,也会对孩子有一定的教导作用。

三、教会孩子独立

独立是孩子面对社会的最强防御力,独立性强的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有主见,有自信,动手能力强,有领导气场。

独立的孩子,性格坚强,不容易受到别人的诱导,更会去制定自己的目标,有正确的人生方向。

孩子的独立是父母养成的,比如说让孩子在家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要帮忙着做,这个家不是靠家长来维持,孩子也是这个家的一分子,让孩子参与进来,这个家才算完整,孩子从小事做起,才会有做大事的能力。

四、不对孩子进行打压和攀比

不断的通过语言打压孩子,会导致孩子陷入自我怀疑当中,变得自卑没自信,性格上也会变得很内向。

人都是有嫉妒心的,只不过孩子的还没被激发出来而已,但如果不断地通过别人的孩子,去跟自己的孩子对比,那么孩子的嫉妒心就会提前被激发出来,容易让孩子的专注力全部转移到只关注到别人那里去,发现不了自己的优点,也很难正视自己的不足。

五、孩子有错要得到惩罚

记得隔壁家的小孩,就是由她的爷爷奶奶,平时大多时候都是由奶奶带出去玩,好几次听她奶奶说,我的孙女去某某家玩,两个小孩抢玩具,我家的孙女就一巴掌拍过去,那个小孩立马就哭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边说一边还哈哈大笑,为自己孙女的彪悍而自豪,久而久之,这个小女孩养成了极为蛮横的性格,独占欲极强,我看中的东西就是该是我的,不然就是打人,或者撒泼打滚,让她的奶奶去抢过来。

现在,附近的小孩已经没有人愿意跟她玩,她的奶奶还不自知,还天天向人炫耀她的孙女有多厉害有多聪明,以后去到学校不怕别人欺负。

孩子做错了,是不懂黑白,那大人就不懂了吗?那叫纵容吧,做错事的孩子,不进行惩罚,孩子哪知道是对是错。

所以,孩子一旦做错了,就要及时改正,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正是辨认黑白的年龄,出格的行为不纠正,只会是让孩子越来越讨人厌,最后,演变成人人口中的不良混混。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