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专注优质原创,抄袭必究,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的益处很多,阅读可以增强人们的理解能力,可增加人们的学习能力,可以陶冶情操,可以使人变得睿智,可以提升一个人的气质……
阅读的好处太多了,罗列起来可以写成一篇长文了,不过在品类繁多的书籍面前,选择就变得很重要。
一本好书绝对可以让孩子受益匪浅,但是一本三观有问题或者传达的信息不健康的书籍也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话题:看到读高一的儿子正在看莫言的《丰乳肥臀》,我到底该不该制止孩子?
这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我们是应该任由孩子阅读此类书籍,还是要给孩子甄选读物,禁止孩子读这样的书籍呢?

我们要不要禁止孩子读带有“两性”内容的书籍?
很显然,如果我们禁止孩子读这类书籍,很多名著都在可读范围之外。
可是如果,不禁止孩子,又生怕孩子脑海中产生不好的画面,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记得当初读《白鹿原》的时候,我一个已经参加工作的成年人,都无法接受其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尤其是关于田小娥这个角色的描写,不管是描写她给郭举人做小的内容,还是她跟黑娃的一些互动,或者是跟白孝文之间的细节,再或者是无奈讨好鹿子霖,每个段落的描写都很细微,当然了,这个时候从家长的角度来看,一定是觉得这些内容对孩子来说是不健康的。
可是读完之后对我们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了吗?并没有,读完以后,最后留给我们的情感是同情这个女人,厌恶那个时代,庆幸自己生存的时代。我们为那个时代的女性感到不值,如果田小娥生活在当下这个女性独立的时代,她一定会有完全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很多名著中,都会涉及到这样的细节描写,社会无非就是男人和女人组成的,所以有这样的描述都太正常了。
莫言的书籍中不只《丰乳肥臀》中有家长看起来比较尴尬的描写,《蛙》同样如此,可是我们看完了,我们的感受一定不局限在那些细节,而是感叹这个伟大的民族是如何进化的。
高中的孩子价值观已经养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书中的那些细节描写并不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思维能力可以看到这些细节背后的内容。
孩子的读物,还是需要好好甄选,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选择
对于高中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足够成熟,对待事物有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家长无需担心名著中的一些细节描述会带偏了孩子,因为书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是正的,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就是让那个时代的人更为鲜活,有利于突出主题。
但是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还是不适合读这样的书籍。
孩子的读物,我们还是要仔细甄选,最好先过一遍,帮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择不同的书籍,这样才能让书籍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帮手。
本来想给大家推荐一些书籍,鉴于我家宝宝年龄还小,所以其他年龄段的读物还没有仔细甄选过,目前孩子只处在玩贴花、看童话书的过程,从网络上搜罗的内容又觉得不够真诚,且不太有共识,所以暂且不推荐书籍,还是希望家长对孩子读的每一本书都了解。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和价值观才是最重要的
家长不放心孩子读这些读物,无非就是担心孩子被其中的某个小细节带跑偏,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生怕孩子走了歪路。
十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成的价值体系,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能够分得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家长真的不用担心。
家长应该关注的是孩子本身的识别能力和价值观,而孩子本身的识别能力和价值观的养成主要发生在幼年时期。
想要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入手。

1、父母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什么有的家庭中孩子十分优秀,家长却并不觉得自己教育了孩子呢?因为家长很少从语言上来对孩子进行说教,他们更多的是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想要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家长自身的价值观很重要,家长的价值观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
2、家长的是非观念影响着孩子的是非观
再有就是是非观,家长的是非观同样影响着孩子的是非观。
父母日常对话,孩子虽然鲜少插嘴,但是都听在耳朵里,记在心里,这些都会成为孩子日后做人做事的一个标准。
所以想要孩子拥有鲜明的是非观,家长先做一个拥有明确是非观念的人。

3、指出孩子身上的不足,督促孩子改正
每个孩子都是从不完美变得越来越完美,孩子的每一天都在成长中度过,我们不怕孩子犯错,怕的是孩子犯错之后,家长并不指正,不督促孩子改进,这就给孩子造成了一个错觉:他说的做的都是正确的。
当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足之处时,及时帮助孩子指出,然后督促他们改进,他们会在不断的犯错、认错、改正的过程中让自己的是非观成熟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
当孩子本身的是非观和价值体系建立了,家长就无需担心某段话、某个内容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是把孩子带跑偏,因为孩子已经可以成熟地面对问题,比较成熟地从书籍中找到作者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并折射出属于自己的认知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