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之间,一旦产生隔阂,“和好”容易,“如初”就很难了

但事实是,墙上挂钟只慢了不到一分钟,而考试是有统一铃声的——开考、结束前5分钟,还有停止答题收卷子。期间郑老师怕学生涂卡来不及,还口头提醒来着。这学生以自己“什么都没听到”为由,把没完成考试的责任都推到班主任和监考老师身上。

得知这个学生的妈妈同为高中教师,感觉特别悲哀,无语。我觉得就算出于职业角度的换位思考,她都应该劝孩子从自身找原因,安抚孩子情绪。遗憾的是,17岁的孩子,竟然会有这么严重的受害者心理,而教会他把责任推给别人的竟然是妈妈。

在韩国,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磕碰、受伤了,老师一定会在孩子回家之前打电话告诉家长。说白了,也是怕有些家长闹吧。而我几乎每次都是表示无大碍,并且理解包容老师,有时也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怂了。

其实,我也特别心疼,也会在心里怪老师没照顾好我家孩子,但也理智地认识到,跟老师闹不愉快,只会互相尴尬,对孩子也可能造成困扰。

从教多年,养育两个孩子8年,我遇到过各种家长,也与不同的老师打过交道,我向来主张要跟老师搞好关系,为什么呢?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1、换位思考

集体生活中,孩子间发生点小矛盾,或者磕碰,其实再平常不过了。我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也会有力不从心或者疏忽大意的时候,老师也一定希望得到家长的信任、支持和谅解。这样一想,我就放下了埋怨,而日后老师一般都是带着小小的愧疚和感激,更用心对待工作和孩子。

那些把不满和抱怨挂在脸上的家长,老师们大都有点唯恐避之不及。有些家长说,老师对自己家孩子不上心,可我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种状态,孩子喜欢上学,喜欢同学、老师,老师对我一直都是笑脸相迎,有时在接孩子时,短短一两分钟里给我说说孩子的趣事或者近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父母的处事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

孩子在一边投入地玩,有的父母就毫无避讳地指责老师,把自己孩子“吃亏,挨欺负”这样的情感不自主地表达出来。其实,孩子都在听,而且这种受害者心理会在孩子心里扎根,以后就真的变成受气包,别人的出气筒了。

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不能先“炸锅”,那样只会让孩子觉得事情真的很严重,自己受到了伤害。面对事件,我们应该先安慰,共情,然后鼓励孩子反思自己的言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孩子会变得有担当,内心勇敢坚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除非你有把握换掉老师,要不然还是尽量别“撕破脸皮”

人心都是肉长的,人与人之间一旦产生隔阂,和好容易,如初就很难了。这是我在做老师和做家长时都遇到过的,深有感触。

记得女儿五岁时,她们班有个助手老师,嗓门大,火气也冲,有时对孩子们很友善,但也常常口无遮拦,吓到孩子。有好几次,班车还没开远,她竟然当着家长的面对孩子吼叫,表现得很不耐烦。向来开朗的女儿竟然有几次哭着跟我说,害怕那个老师,说老师很凶。

本想着她可能太年轻,决定给她点成长的时间。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毫无改变,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反映给了园长。当时园长也表示这个老师的确欠缺点做老师的基本素养,后来学期没结束,就被辞退了。

再后来,早上上班路上,我常常和这位老师迎面碰见,她故意低头回避的瞬间,总是很尴尬,也很感慨:家长和老师的关系真的很微妙,假如她没离开,那她又会怎样对待我的孩子呢?起码,不敢恨,但也爱不起来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和老师的微妙关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性格形成影响还是挺大的,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也还在学习,探索,成长的路上,但希望我的分享能对您有帮助,也欢迎您留言评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