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懂事人,可能就是从来都不会说“我想要”这三个字

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给我的和给别人的一样,那我就不要了”,看起来有些执拗,却道出了在感情中对于“偏爱”这两个字的期待和渴望。

什么是偏爱?大概就是我不说你也懂我想要的是什么,大概就是我在你那里是绝对的例外,大概就是我从来不会说“我想要”,而你却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我一切。

爱情是伟大的,可以让一个人心甘情愿的付出一切,爱情也是自私的,给了我就不能再给其他的人,所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的爱是唯一的,而不是像大街上的传单,见者有份。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其实,“懂事”两个字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在百度搜索会给出这样一段话“懂事,就是学会理解别人的时候,体谅大人的良苦用心,就是体谅他人的苦,能做的事情自己独立做”。

简单的理解就是理解别人,或者说是要为别人牺牲自己,那么自己呢?当然,我们不能做一个利己主义者,但是,过度的为了别人懂事,会让自己走进一个死胡同里,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儿时的我们,在别人眼中还是不懂事的孩子,于是,面对一起来家里玩耍的小朋友,还没有学会懂事的表现形式,那就是“让”这个字。

面对母亲拿来招待小朋友的水果,第一个伸手去拿,然后被告知,要学会先让小朋友们吃,这样才是一个懂事而又礼貌的孩子,之后又给我们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说像孔融这样懂事的孩子才会被大家喜欢。

在幼儿园里,老师也教育我们,乖乖的坐在那里,老师一个一个把玩具发给大家,不可以抢,这样才会被老师喜欢,于是,这种思维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脑海中。

从那之后,即使我的内心真实的想法是“我想要”这三个字,而我表现出来的却是“你先来”。

因为,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于是,亲戚朋友家的小孩子来家里玩,玩我心爱的玩具,弄坏我的东西,我也从来不会说什么。

好像懂事就是要懂别人的事,与我无关的样子,理解别人是第一位,顺从别人,牺牲自己的利益才是对的。

直到我成年后,这种“懂事”根生蒂固,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想要”这三个字,工作中面对同事要求帮忙,明明已经下班,明明已经有了安排,也不会拒绝,仿佛拒绝别人是错的。

后来,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在爱情中也不会表达,面对恋人的礼物,也一定会拒绝,如果对方一定要给,也会以同样或者是更高价格的礼物回礼。

于是,不论是朋友还是恋人,都会说一句“你真的是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感,常常把别人的心意拒之门外,客气得好像我们是刚认识且很不熟悉的关系,让人难以靠近”。

是呀,我们好像在过度懂事之后,变得让人难以靠近了,所有的事情都在退让,一切事情都首先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其次才是自己,我们确实非常懂事,然而这种过度的懂事透漏着一丝畸形和悲伤。

做一个懂事的人没有错,但是,偶尔也用“我想要”这三个字表达一下自己吧,给别人一个和你拉近距离的机会。

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欢迎留言把他/她的故事分享出来。

标签: 爱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