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之美

01 天真无邪,方能回归本真

你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小宝宝那么招人喜爱呢?

只要周围有小宝宝,每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宝宝的身上。他们聚集在小宝宝的周围,就为了看他睡觉、打瞌睡的样子。他们会努力地逗小宝宝开心一笑,还会轮流地抱着宝宝。

大多数人认为是宝宝自身十分可爱的特点,使得每个人都被他们所吸引。他们有着相对自己的头来说太大的眼睛,又有着相对自己的身体来说太大的头。他们有着肉嘟嘟的小胳膊,小腿,可爱小巧的手指和脚趾,但这些是新生儿如此招人喜欢的真正原因吗?

当小宝宝嚎啕大哭的时候,你是否还觉得他们很可爱?

当然,他们依旧有着大眼睛和小手指。但是当他们尖叫的时候,他们被看成“小魔鬼”。他们扰乱你的睡眠,使你近乎疯狂,而且他们会完全占用你最需要的个人时间。

那么还能说是宝宝的身体特点使他们惹人喜爱吗?

答案其实很简单:宝宝之所以可爱,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他们的世界中充满了平和、快乐和我们梦寐以求的天真。我们对他们安然睡觉的样子、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略有惊恐地观察这个世界的样子,以及他们毫无任何理由大笑的样子无法抗拒。我们也被他们的存在所吸引,因为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我们也曾经是一个宝宝,有着平和、充满快乐的小小世界,事实上,即使这个世界被遗忘很久或是被我们心中的杂念所掩盖,它依然存在。

02 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道德经》:“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牅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是故。”

即: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从空间的意义上来说,这句话就是说:做器具的时候,做成空心的器皿才发挥了作用;建房子的时候,建了门窗,房屋才有作用。空间里有东西,我们能用这些东西,而空间里面没有东西呢,我们才会发挥想象去创造东西。

杯子是空的,才能发挥作用。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大脑都是空的。作为新生儿,我们什么也不知道。所有的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我们对自己看到的、经历的事情充满了敬畏。

你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声音吗?当你还是一个小宝宝的时候,是记不住这样的声音的。虽然在你的身边有声音、有图像,但是这些东西并不会在你脑海中停留太久。在这个阶段,你还不会说话,所以体没有任何想法,没有想法,也就没有痛苦。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头脑中没有任何的想法或是故事, 你还会觉得毫无意义吗?你还会不断地自我批评和自我厌弃吗?你还会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相比吗?

和成年人不同,宝宝会感知周围事物本来的样子。他们不会碰到任何事情,如果他们感到不舒服,就会通过哭喊来寻求帮助,当他们感到饥饿时也是如此。他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只会尽可能大声地哭喊,去寻求大人们的帮助。

但是不要认为小宝宝们哭了,就代表着他们很难过。一旦他们的要求得到满足,就立刻把之前的情绪抛诸脑后,不再哭喊。他们从来不会持续不断地怨恨,即使父母没有及时喂他们吃饭。

婴儿从不让自已的头脑中充满消极情绪。

“空”是最平和的心态,没有不值得或自卑,只有纯粹的爱。

婴儿时所经历的那种平和是很难在成年人身上看到的。在成年后,我们也许会感到压力、困惑还有羞愧,但我们几乎感受不到平和。我们的大脑中充斥着对世间万物的看法和评价,包括对我们自己的。我们甚至会因为没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而感到自责。

婴儿就没有这样的判断或烦恼,当父母认为他们很可爱或是很吵闹的时候,他们是没有任何想法的。婴儿不会评判自己是好是坏,不在乎自己漂不漂亮,吵不吵闹。他们只知道按自己的性子,想要什么就大哭,累了就睡觉,甚至想吐奶就吐奶。

另一方面,成年人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们常常在已经很饱的时候继续吃,因为觉得不应该浪费食物,或是不应该拒绝别人的好意。

婴儿们不会嫌弃自己的任何一个地方。他们唯一关心的,就是通过表现得足够乖来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这就是自爱,也是拥有一个一无所想的大脑的重要意义。

03回到初始的“空”

杯子的旅程从“空”开始,那它也应该以“空”的状态结束,无论我们是否觉醒,所有的杯子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它们最终会在我们死亡的时候变得空无一物,无论我们的杯子有多好看,或是里面的东西有多美味,当主人不再使用它的时候,它就毫无用处。

年轻的时候,我们不能选择在自己的杯子里装什么东西,因此我们屈服时,它们就被随意填满。社会有自己的法则,为了在物质世界中幸存下来,我们学习那些法则。没有人应该受到责备,这只是我们必须经历的仪式、然而当我们长大成人后,有了自已的选择。我们既可以选择掌控自己的头脑,也可以选择让头脑掌控我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觉醒不仅是一个礼物,更是一个选择。

是以杯子为中心继续生活,还是清空自己的杯子重新开始?这都取决于自己的选择。清空杯子要求我们抛掉之前学习到的所有关于自己的事情,让杯子恢复到它的原始状态。清空杯子是为了抛弃多年以来我们自以为的形象。这就好比重生,就好像在妈妈的子宫里一样,除了相信这个过程和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之外,你没什么可做的。

最后一个阶段是对心灵自我的邀请。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当决定清空自己杯子的时候,所有人都获得了重生。

有一句佛教名言“无我即无虑”。 行者如是如实观察痴妄之时。无有一法 能作余法。若于是中 无有作者。作者不可得故。乃至无有一法 流转旋还。流转旋还不可得故。

舍利子。行者若闻如是甚深法已 无疑无虑。善入诸法 无挂碍性。是人不著于色。不著受想行识。不著眼色 及以眼识。不著耳鼻舌身意法 及以意识。皆不可得故。

当你不依附于头脑创造出的身份时,在自爱上就不会存在任何问题。就算头脑确定阻碍了我们理解爱的天性,我们也能够通过学习去解决它。

当我们从一种深刻的认识中了解到我们就是纯粹的爱,头脑会很自然地失去对我们及他人评判的兴趣。它不再会像从前一样频繁地对别人的行为作出解释,我们也会感到和自己、和他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