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本事你就跳”,诛心的话,往往出自至亲的嘴

文丨花欲燃吖

前些日子无意中刷到一个视频,大概是上山下乡的年代,一群孩子开家长会,由于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母亲就当着孩子和老师的面破口大骂。

母亲凶神恶煞像对待仇人一般的怒吼:“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玩意儿”

女儿羞愧的无地自容哭着说:“你不要再说了,再说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母亲不依不饶道:“你有本事你就跳,你跳啊......”

视频的结尾是那个女孩冰冷的尸体,趴在操场上,永远的结束了一个女孩子的花季。

视频看到这勾起了我一段回忆,小时候我妈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所以我自小就有一个假想敌,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不如人家学习好,不如人家孝顺,不如人家能干活,不如人家又能干活又能学习。

但这并不是让我难受的事。

最难受的,是母亲每次大庭广众之下将我硬生生的扯出来逼着我表演,逼着我对各路七大姑八大姨投以亲切友好的笑容外,还要准确无误的记得每个人的称呼,热络的配合她们的各种奇葩问题,扮演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孩子。

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总是爱在亲戚面前表演如何数落孩子句句不重样,似乎将我批判的体无完肤才能体现她的谦虚谨慎不张扬,才能获得众人的同情和安慰,似乎,拥有我这样一个孩子成了负担和耻辱。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法认同我自己。

就如视频中的那位母亲一样,她也曾对我说了许多情绪激动的话,至今犹言在耳,只是她没叫我去死,我也就苟活到了成年。

后来,母亲一天天的变老,我一天天的长大,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勇敢的对她开口,问了我一直想问的问题。

我对母亲说:“妈,你当年是不是特别恨我”

母亲很诧异,她扭脸对着我满面的悲哀:“我活着都是为了你,为什么会恨你”

我又继续追问她:“那你是不是觉得我很丢脸”

就这样一来一回母亲终于明白了我这么多年别扭的原因,她说当初那么说那么做只是想逼着我成长成熟,有的时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想通过这种激将法,让我变得更加优秀。

“你怎么这么没用”

“没出息”

“活该你......”

这些都是母亲常用的激将法,所以,我想大多数的妈妈们都能深有体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不知道视频里的那位母亲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但我猜她这一生都会背着沉重的十字架缓慢前行,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分狠狠地抽打自己,如果时光能够倒回那一天,她应该不会选择说出那些伤人的话。

一个正常的母亲,不会想要杀死自己的孩子,但悲剧已然酿成。

这样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出现,每年高考毕业季,新闻便会铺天盖地的报道哪哪的孩子复读失败坠楼,谁家的孩子崩溃。

时代越来越进步,可孩子们却越来越脆弱,说不得重话下不了重手,教育束手束脚,家长管束无能,有人说这是独生子女经不起打击,被娇惯出来的毛病,也有人说都是社会环境逼迫的。

可这一桩又一桩的悲剧摆在眼前,究竟是谁之过?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的心都为之一痛,这句话就是我脑海中蹦出来的第一句话,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批判孩子心灵脆弱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到底是什么促成了孩子如此敏感和经受不起挫折。

是谁从小就教育孩子必须要争上风,必须要成功,必须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否则就是一事无成,是谁给孩子灌输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思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式的母亲眼中的成功只有,分数、车子、票子,房子,至于孩子开不开心,有没有天赋,有没有梦想都不重要,子女的人生必须毫米不差的按照父母的的人生规划走,否则就是失败。

正是因为长期灌输了标准,孩子们也以此为要求,一旦达不到,自信心受到挫败,对未来前途的迷茫,对自己的努力后的无能感到绝望,从而走向极端。

有人会说,同样是这个标准为什么有的孩子就可以很好的调节心态,为什么有的孩子就承受不了,这个问题问的也很好,因为家庭教育里每个孩子的父母也不一样。

比如我曾经讲过《小欢喜》里的童文洁,他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母亲,对方一凡眼里只有成绩,中考、高考、大学,985,最后逼得方一凡也闹了情绪,但最后也成功的化解了这个矛盾,而宋倩却把英子逼成了抑郁症。

两个家庭的中国式母亲,养出了心态不同的孩子,这一切都是因为母亲的教育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童文洁打的狠,骂的狠但是她极少口出恶言,他督促方一凡上进都在表面,肌肤之痛,而宋倩是苦大仇深似的育儿,将所有的压力都施加给英子,她以母爱和为你好的名义对乔英子施加亲情的道德绑架,最后压的英子崩溃。

人们常说杀人诛心,而诛心的话,往往出自至亲的嘴。

我从来不反对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我话讲到这里并不是批判这样的思想,因为只有当你也为人父母时才能体会到当年他们的心情,人总要自己跌倒过,才明白父母给选的路才是人生的捷径。

我是反对父母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反对“诛心”似的教育。

恶语伤人六月寒,越是亲近的人,才最容易将一个人逼入绝境。

别人捅我一刀,留一点血不伤及要害,亲人的一句恶言,犹如对着心口开了一枪,一击致命。

我们总是习惯把最坏的情绪留给最亲的人,夫妻之间冷暴力,父母子女之间的冷漠疏离,因为我们心里清楚这些人不管怎么伤害最终都会原谅自己,于是便肆无忌惮。

只是,人心如玻璃,易碎难修复,很多东西一旦打破了就没有后悔的余地了。

标签: 方一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