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录综艺崩溃落泪:那些被比较长大的孩子,最后都怎么样了?

每晚20:00 与你相约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砍柴文苑(ID:kanchaishuyuan)

最近有一档节目戳中了观众的心。

《亲爱的小课桌》中,徐敬凯同学因为多不胜数的作业,被其他同学嘲笑为“书呆子”。

原来,敬凯妈妈将儿子的成绩与班上同学一比,发现有些落差,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将几十上百张练习题给布置上了。

面对众人的质疑,主张没有快乐童年的敬凯妈妈解释道,敬凯考试只有92,比起别人的100,差距还挺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嘉宾纷纷摇头叹息之余,网友也争前恐后地吐露了苦水:

“都快30岁了,依然无法逃开妈妈的安排桎梏。仿佛都是我的错。”

“不要太压迫他。”

“原生家庭创伤。”

“道德绑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竞争,没错。可若用错了方法,会适得其反。

对照着别人去要求孩子,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自主成长。

比较,让许许多多的别人,成了孩子行为的对照价码。

而当父母给孩子的成长标上一个个价码时,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物化孩子。

“我没有名字”

刚刚登上《Forbes福布斯》7/8月刊封面的张艺兴,音乐影视综艺全面开花,粉丝量不仅居高不下,而且长期飙升。

他主演的《老九门》,以1.138%的平均收视率刷新年度各卫视周播剧的收视记录;

个人首张创作专辑《LOSE CONTROL》刷新韩国solo歌手各项记录,实体专辑销售突破27万,数字专辑销售突破100万;

参加综艺节目《极限挑战》更是吸粉无数,被封为“绵羊兴”。

然而,坐拥如此霸道成就的张艺兴,在一档姜思达采访的节目中,却暴露出极不自信的一面。

在一次成功的演出后,他问姜思达:如果你是买票的观众,你觉得值得吗?

节目组纷纷表示很赞,可他居然认为大家都在撒谎:你们说点实话,是真的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违和的不自信引起姜思达的关注。原因,在接下来的采访中则渐渐浮出水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张艺兴的成长过程中,永远都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像噩梦般缠着他打击他,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别人打一棒槌给一颗枣,我妈的枣子就这么点,但是给这么大一棒槌。”

“隔壁孩子怎么怎么,你为什么不行?连喝汤都要跟别人比,到现在都在说我。”

比较,就是设立一个打不赢的对手。貌似鞭策,实际上就是要求不断追赶。

而追赶的本意就是:

你跑不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重要他人。

指的是在个人的成长与心理性格形成过程中,极具影响力的具体人物。这个人物的评价,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当事人对自己的定义。

人之初,父母的影响首当其冲。他们传递的不良态度,对孩子的杀伤尤为巨大。

父母每说一次别人家的孩子好,就是在说一次自己的孩子差。

孩子在一次次的比较中越来越卑微,甚至觉得若没有了别人的标杆衡量,就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价值。

果然,成功如张艺兴,也依然不自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一次采访中,张艺兴坦言:

“人生可能有一个永恒的命题,就是找到自己。过去的26年,我一直希望因为努力而获得认可。”

太让人心酸了。

一直希望得到认可,就是因为一直害怕得不到认可。

人生的标准握在别人手中,无论做多少努力,都只是在增加一份忐忑。

而自己,永远是“待价而沽”的那一个。

更有甚者,干脆否定了自我。

就像徐敬凯同学那样,当被问到名字时黯然拒绝:

我没有名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比较,之所以会那么痛,是因为它粗暴地抹煞了个性尊严,与人各不同的差别。

“问题儿童”:伊桑

前阵子,华师大出版社将数学教辅分为男女两版,并声称此项划分,是以大数据及性别特征为依据,在社会上引发出沸沸扬扬的评议。

为此,新京报采访了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忆粟。

周教授毫不客气地指出,这种划分的本质是逃避。它只依照简单与片面的比较来做决定,漠视了个体间更多的差异。

周教授问新京报:

“你知道有什么事情,对所有人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吗?”

“死亡。直到死亡的那一天,差异永远存在。”

轻率的比较,恰如削足适履。

你看到的是鞋子合脚了,你看不到的,是灵魂已经扭曲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问题儿童”伊桑,样样都差到掉渣。

功课门门零分,不会系鞋带扣纽扣,撒谎、逃学,跟孩子打架。

更悲催的是,他有一个学霸哥哥!

哥哥学习不但积极主动还门门满分。为此,父母与老师经常拿他跟哥哥比较,打击与嘲笑从未停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过伊桑为什么落后犯错,直到他遇见了美术老师尼克。

对于伊桑,尼克老师不满足于别人给出的看法,更不屑于父母的那些粗浅比对,他想要走进这个孩子的世界,一探究竟。

他走访伊桑的家庭,与后者的父母聊天,深入探听伊桑的生活状况;

他阅览了伊桑大多数练习,判断出后者并不是不努力,而是患有读写障碍;

他坚持不懈地恳求校长,让伊桑暂时用口头答卷;

他给伊桑做一对一训练,帮助其提升读写能力;

最关键的是,尼克老师挖掘出伊桑独特的绘画天赋,将后者金灿灿的才华捧到众人面前,回怼了那些嘲笑过他的人:

伊桑不需要跟别人比较,他自己足够闪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有比这更赞的事情了不是吗?

所有人都在说,你完蛋了!可就是有那么一个人,他在力排众议,在披荆斩棘。

他笃信,你需要拥有的是自己别样的人生,而并非那些自以为的比照。

这个世界有阳关道也有独木桥,不一样的步履踏上的征途是迥异的。

没人能理解全部的开始,更无人敢解锁所有的结局。

比较,既然是为了让孩子更好,那它就与攀比无关。它必须也只能,来自于孩子本身。

一招致胜

李玫瑾教授的女儿小时侯沉醉于流行歌曲,李教授则希望她能在经典音乐上多花些时间。

她试着沟通,但遭到强烈拒绝。

李教授没再纠结。她转身买了一些经典歌曲,并在客厅播放。

不一会儿,门缝里挤出一个脑袋:老妈,这是什么音乐啊?

李教授头也不回:胡里奥啊,歌唱家。早期踢足球,受伤后转战音乐,特别棒!

那边眼珠子一转:给我听听呗!

一招致胜。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凡目光所及之处,人们总想得到最好。把孩子的视野拉开,让他看到更好的,可不就撒开了步子往前奔吗?

寻求成长,是意识到自身不够。

要比,就跟自己比。

正如李教授说的:带她去看看大海,她就会明白水的渺小。

我以前有对邻居夫妻,在上海工作。儿子在老家念书。

小孩高一,成绩并不理想,还爱打游戏。每次父母回来,总不乏多事的邻居“告状”,而在这栋学院背景的住宅楼里,孩子间的比较更是铺天盖地。

这对邻居夫妻并没有提起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他们带儿子走了一趟上海,参观了几座知名学府。

高二高三,这个孩子的成绩一路走高,直至今年轻松拿下重庆一所211。

他的父亲后来跟我说,在上海时他问孩子:

你要什么样的人生呢?不需要跟人比,但是,你必须为自己争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好的比较,是跟自己比。

最有效的比较,是比事不比人。

父母可以提供一面镜子,但是,孩子透过镜子看到的必须是自己,而不应该是别人。

那样,他才会为成长骄傲。

我就是喜欢我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人的灵魂里各部分有好坏之分。所谓“自己的主人”,就是其中坏的部分,受天性较好的部分所控制。

扬长得以纠短。正面情感,就是孩子心灵的“免疫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别人家的孩子”,暗含的是指责,而“胡里奥的音乐”,则是引导。

指责,刺激出负面情绪,引导,则拓宽了正面情感。

我们要对孩子做的,显然是后者。

其实,孩子要的多吗?还真不是。

爱护,与客观看待,就能带来成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弗洛格的成长故事》中有一只青蛙叫弗洛格。最近,他很不开心。

他羡慕小鸭会飞,于是做了对翅膀扑腾到空中,一眨眼栽了个大跟头;他羡慕小猪会做蛋糕,而他却一开火就糊;他羡慕兔子有学问,自己想看书却不识字。

弗洛格沮丧地把书还给兔子,难过地哭了:“我什么都不会,我就是只蠢蛙”。

兔子哈哈大笑像一个长者:

“可是,弗洛格啊,我也不会飞不会做蛋糕,你最棒的游泳和水上跳跃我也不行哦,因为我只是一只兔子,而你是一只青蛙。但是我们大家都爱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那以后,弗洛格再也不跟别人比较了。

他又穿起了心爱的彩色横条短裤,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喜欢自己,接受不同,就是心灵情感最棒的免疫力。

弗洛格的生活,开心极了。

本文转载自砍柴文苑(ID:kanchaishuyuan)阅读和写作是一种力量,不限于表达自我,也不止于赚钱养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