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华大学计算系,有三名同学,他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并且同在一个小学和高中就读,如今都圆梦清华。
三个孩子,其中一对是双胞胎,名唤王子安、王子宁;另一个男孩,名叫张凯伦。
他们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张凯伦便向小学语文老师报喜:“感谢老师的教导,给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子安子宁的妈妈也特别提到,“这都是梁老师启蒙教育的好,师恩难忘,我们会一直记在心里。”
他们的表现真是颠覆很多人的认知,很多家长认为小学不重要,可以让孩子享受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真的是这样吗?
咱先看个数据:小学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初中大部分也是不错的。
小学成绩中等的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一部分能进入优生行列;
小学成绩差的学生,进入初中后仍然在差生行列,有些甚至就放弃学习了。
小学不抓紧,初中徒伤悲。小学真的很重要。
到了初高中,很多孩子不是不想学,实在是基础差。因为在小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学是养习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抓好这几件事。
好习惯+好方法=好成绩
小学有个“三年级现象”,到了三年级后两级分化严重了,在一二年级成绩好的同学纷纷掉队。
我家老大班级就是这种情况,一年级成绩优异者,多是“抢跑”提前学习了。但如果学习能力没有提升上来,到二年级将不再领先,三年级就掉队了。
因为三年级的难度有所增加,三年级成绩仍很好的,通常是有好的学习习惯,也具备学习能力,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四五年级成绩也差不了。
掉下队的孩子,多因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不强造成的。而这些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正是一二年级的重要任务。
低年级的孩子还是很依赖家长的,需要家长辅导作业,很多家长反应,讲过的题还是错。是孩子笨吗?
真不是孩子笨,是家长方法有问题。很多家长只是满足于自己讲完,对于孩子是否吸收消化完全不知。
孩子班主任在家长会强调,辅导作业要启发式地讲,通过启发式提问,让孩子自己去找答案。这样孩子大脑才是思考的,才能保证做会一道题,就会一个类型的题。
辅导作业重在辅导方法,要让孩子在做题中掌握学习方法,同时要高度重视错题,培养孩子错题分析能力。
子安子宁爸爸在外地出差,但每天总会抽出时间给他们打电话,说说学习,谈谈人生。每次大考之后也一定认真地分析错题原因。
这些都需要家长躬下身,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待养成好的习惯后,习惯自然会推动他们的成长。
阅读习惯的培养
谈到子安和子宁,梁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爱阅读。学校为激励孩子们爱读书,多读书,开展“阅读小银行”的活动。
一次班里换座位,需要学生到外面等几分钟。老师看到子安背着自己的小书包蹲在教室外的墙角认真地看书。
一年级时,梁老师就鼓励他们每天写日记,写好后给老师生看,还能和班里同学分享,以此来激励和培养他的阅读写作兴趣。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在“统编本语文教材”研讨会上强调: “语文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阅读,阅读关乎语文更关乎孩子未来” 。
只看教材,别说高考语文,就连中考语文都将应付不来。
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是成正比的,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强,反而那些成绩差的,可能连题目都没看懂,就别谈答题了。
现在家长是有让孩子多读书的意识,只是书买回来后就放在家中吃土,孩子并不喜欢看。
这个怎么破?
家长会上老师说,阅读启蒙阶段,有趣比有用更重要。家长要选符合孩子年龄段的书。她给建议我们读《米小圈上学记》,一二年级都是带拼音的,方便孩子自己阅读。
我家孩子看这套书会时不时地发笑,我拿过书一看,还真挺有意思。
书中的米小圈是一个既快乐也有着小烦恼的小学生,这对小学生来讲非常有代入感,米小圈的问题就是小学生常面对的问题。
通过看米小圈的日记,孩子们慢慢懂得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明白凡事坚持了才能看到效果等,润物细无声地传达道理。
稍微高年级的看什么呢?
前段时间看了北师大实验小学老师的采访,他谈到课外选书可是大学问。孩子要慎重选书,不是市场上所有的书都把关那么严,因为这牵扯到价值观了。
北师大实验小学必看的书是四大名著,这不光是故事美,情节曲折,结构美,更重要的是表达的美,而且和孩子的人生成长挂起勾来了。
孩子从三国中会领略到胸怀大志意义;从水浒中可以学会向善的真性情;在西游中明白信念的意义;从红楼中明白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学会为人处事。
读四大名著的孩子,不仅写作好,人文素养更是优于同龄人。
语言素养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小学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进入初、高中,语文成绩也差不了。
趁小学学业压力不大,多看书吧,等初中学业繁重时,有时想看都没时间看。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你的要看法。
感谢大家阅读,我是乐观妈妈,欢迎关注,我们一同在育儿的路上持续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