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公立、民办和国际学校怎么选?可现在上小学都国家统筹摇号了呀

△ 2021年,每天送你一首应景歌。

01

我经常收到很多朋友问我公立、民办和国际学校的区别,这个问题我一直欠着没交,是一直在思考这话题怎么说才好。2021年凌晨还收到朋友的咨询,这三天就索性沉下来想这个话题。但起笔很慢,昨天半夜又全删改并重写了,今早放Connie的飞机,她是要约我开会的哎。▼

为什么这个话题那么难,是因为政策变化太大。这两年无论是幼升小、小升初都被统一统筹,有很多新的政策都打破了大家的认知,曾经靠学区房就能躺赢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现在也不复存在,选哪所学校都不能多安给家庭保底支持,学校制度会回归到一个常态现象:“教育公平化”。

我也有收到朋友私下跟我说,“现在9年义务教育是真的公平教育了,基本上从居住地就可以推算出孩子将来会读哪所幼儿园、会读哪所小学,会读哪所中学,这真真真是惆怅的人惆怅,开心的人开心,百感交集。”

打破了牛小学对口牛中学的规定,也让很多人纷纷已经在计算“概率论”,这个焦虑在高年级家长圈里比较集中。我半个月前带孩子去考KET,等考试结束期间就跟天南地北来的家长闲聊起来,有些家长就特别羡慕我早期启蒙做得早做得好,他们也告诉我,“之所以五六年级赶紧带孩子来考试,也是想让孩子能试一试小升初的自主招生机会,看有没有机会靠自己的能力申请到一个更好的学校。”

在高年级家长的科普下,我才知道原来现在各地名中学都在开放更多的自主招生名额,只为了提前“锁定”生源。从考题看,基本上集中数学和英语两科目。数学的话,绝大部分都是基础题让孩子得分,奥数题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英语就是看孩子的证书有多少,像北上广深来考KET、PET的普遍在四年级以下,大家也会调侃,如果连PET都拉不开差距的话,那过几年的标准招生得怎么变。

我家孩子学校是幼儿园直升学制,每次年级聚会,遇到高年级的家长分享各种各样的赛事备考经历,就觉得低年级和高年级家长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

我也深深感受到一点,无论孩子就读于哪类型的学校,也不管孩子是哪个国籍,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规划也不可能回避考试政策的影响。毕竟升学就是一条既定的通道,无论是考IB、AP,还是国内小升初和高考,本身已经有它们既定的规则,除非家里有米有矿,不管孩子怎样都能兜底,坦白说,大部分家长很难不被影响。

但有一点我很坚定,无论世界的升学政策怎么变,都不应该动摇到家庭教育规划的根本。我们怎么看孩子学习这件事情,跟孩子是否能考上好学校,并没有直接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孩子的内心,点亮孩子的光芒。

而升学,则是选择好赛道,并在赛道里根据规则和要求做好准备,让孩子战术和心态上都能放在合适的位置。

02

我当初给孩子选国际学校,是因为好奇,加上衡量过家庭的预算,觉得均一均、省一省也还好。我本来就做教育,自然对各地教育模式、文化状态都很好奇,孩子们又是港籍,能接触到更多元的文化也是一种机会,所以当时也是全家人商量后,一致做的决定。

好的国际学校注重孩子独立人格素养的培养,而且对孩子的自信心、专长的孵化很有策略,所以可以让孩子很有激情地保持学习动力,对思维的开拓性是真的好,提高孩子举一反三和拓展思维的能力,我都能深刻感受到。

如果孩子是外国籍贯,那就没啥好讨论,一定是国际学校一条路走到底。全球的升学制度都是根据籍贯制定的,不同制度下设的目标和方向很不一样。但像港澳籍的孩子虽然也属于外籍学籍,相对来说空间会大一点,各地政策都有弹性空间,像现在Eric准备上一年级,我们也可以考虑不读国际学校,申请摇号统筹,整体都算包容。

这几年我身边也有挺多家长,在幼儿园阶段给孩子选择国际幼儿园,或许也是一种不错的折中选择。因为国际学校的管理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是有心得,所以在前面三年让孩子充分体验,也是一种新的体验。

△国际学校的上课氛围,席地而坐,轻松简单

但等孩子到了幼升小,这个平衡就很快打破了,因为升学制度是不大会变的,决定要进去那个赛道,基本上是影响孩子接下来长远学习规划。

公立和民办学校虽然各有特色,但整体教学制度大家是可以想象的,国际学校完全是另外一条路线。我不建议大家为了逃避公立或者民办学校的制度而让孩子去上国际学校,特别是没有学籍的国际学校更要慎重。只有下定了决心要让孩子往外走,后面择校上才不至于后悔。

选择哪所公立、民办小学,流程比较简单。现在开放摇号政策,给家长的选择范围是缩小了,如果你2021年也要给孩子准备网报,那么你可以做一下这种准备,我以广州市为例来介绍,各地政策还是要回各地看,都不一样:

1)查看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是否为当地,查看政策统筹对口的小学是什么;

2)同步看自己的预算范围,挑选两所民办学校,并做好心理排序;

3)等幼升小放榜那一日,因为“公民同招”政策,三所学校,按照心理排序由高到低报。

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在我看来好的学校水平都差不多,能进去都不错了(我不是眼里只有牛校的家长哈)。有些民办学校要提前锁定名额的,在幼儿园就要准备了,所以不管统筹对口小学是什么,先提前了解一下学位和资格,还是需要的。

公立学校主要是看排名,师资是跟排名挂钩的,所以如果是在每个区的第一、二梯队的学校,也不差。我也喜欢看各大学校的微信公众号,因为他们会给出自己学校孩子的作品展示,从公立学校的作品合集里就可以看出,公立学校对孩子基本功是看得很细致,从孩子的运笔、文字的把控和词语的积累量,都能看到优秀孩子花费的心思。现在国家大政策是要开放更多的素质教育,所以也有很多特色公立学校,比如游泳特长、田径特长等等,我觉得也蛮好的。

公立学校费用便宜,肯定是性价比好的选择。

民办学校大多是双语类特色学校,好的民办学校也是尝试去融合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特点,尝试让两边都端平,这是吸引很多家长的地方。广州目前比较有特色的民办学校,大多都是以英语特长为核心,还有一类民办学校是直升九年制,这个一直都很热门,因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小学入哪所中学的问题。要查哪类民办学校不错,它不像公立学校那样子有排名认证,很多时候一是看周围人的口碑,二是看学校组织孩子参加的赛事,以及孩子的获奖情况,还有一个就比较刁钻了,看对应的国际/国内考试放榜,高分学生占比多少。

民办学校的学费波动也大,从几千到十来万都有,也看申请学校的规定。

但整体来说,现在真的是大政策都是在往“教育公平”上去做了,之前那种家长和孩子一所所学校扣门面试入学申请的现象几乎没有了,更多的是回归到家庭的教育规划讨论上:

你希望孩子接下来往哪个方向去跑啊?

是的,择校大方向就那么简单。

03

但也正因为现在想从择校上拉开孩子的差距,越来越难,所以家庭的支撑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家庭的蓄力才是教育这场长跑的变量。

我家两个孩子是港籍,但因为创业的缘故我一直都坚定要在广州,想把事业和家庭扎根在这里,所以我早在Joshua上幼儿园那一刻,我已经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教育焦虑”,因为他的学籍决定了他会经历跟我小时候学习完全不一样的路径。(港澳籍孩子升学之路很坎坷的,千锤百炼,不展开说了)

这些年在我引导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一直坚信一点,无论孩子将来会面临怎么样的挑战和变化,最起码我们能帮助他们做到一点,就是在家庭教育上给到孩子全方面的支持。

让孩子有能力去选择,有信念去奋斗,有热爱去追逐。

大家看我创业的路径也可以感受到的,我很坚定。

当年我回来广州创业,组建的团队,这么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情,家庭早教,就是如何帮助父母点亮孩子。我们拉着一堆老师和心理学家搭出来的体系课程,这些年一直在迭代的就是萌小芽早教课程,这是我们的分年龄分月龄的框架图,也是我们一直思考孩子如何成长需要的全方位的能力梯度画像。不需要你学满,但需要你学到精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都是我对教育本心的思考。

教育的趋势一直在变,但考察的基本逻辑仍然在那里,就是优秀的人总会冒尖,有实力的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不是内卷,还是大方向如何变化,家庭是孩子成人根基,这才是孩子心中的“学区房”。

有朋友跨年让我猜测一下世界接下来10年的创新和变化,我说教育形式会更多元化,现在已经是AI课程了,可能很快就到AR和VR等技术来辅助教育精细化,拔高整体教育基础水平。

朋友还赶紧百度了一下,说原来AR是这样子,VR是那样子啊,看起来AI只是其中最简单的技术创新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可能连AI都还没消化,就要迎接AR和VR

到了孩子的下一个十年,对孩子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一定比我们当年好太多。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需要家长能够做到兼容并包,沉下心来,能够扛得住对自身的自我修养和提升,因为变化才是常态。

我从来不觉得减负就意味着让孩子一张白纸的长大却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但我认同you are your strong,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让孩子都能够打起精神,一点点去迎接属于他们自身的挑战,这才是陪伴深层次的内涵。

当幼儿园和小学大方向是做教育补齐的时候,那么家庭就是在帮助孩子成人立世。

洞察力是每个父母的修炼,唯有这样子,无论孩子将来幼升小选择了哪所学校,我们都不用太担心,因为孩子本身是有力量,能够支撑他们一直向前、勇往直前。

每个孩子的花期可以不同,但信念得扎根于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END—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评论、分享或者点赞鼓励我,都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感谢阅读!您也可以把我的公众号置顶或星标,让我们可以找到彼此。

【资源合集下载】

【课程推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好啊~我是萌芽,很高兴在这里跟你相遇。

我是两个男孩,7岁Joshua和6岁Eric的妈妈,我毕业于香港大学,师从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专业领域:情绪管理、家庭治疗、亲子互动,也是《教养力》一书的作者。在这里,我跟你尽情谈谈早教启蒙的事情,成长有方,育儿不慌。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