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熊孩子”参加同学聚会,宝妈想看合影,发现已被移除群聊

“熊孩子”这个词语最近今年开始流行起来,熊孩子是对那些爱捣蛋的孩子的统称。

有些小的“熊”会让家长觉得可爱又无奈,但是也有些“熊”的问题比较严重,让家长没办法喜欢。

宝妈带6岁娃参加同学聚会,回头发现被踢出群聊

静静的儿子今年6周岁了,9月份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正好幼儿园组织了毕业晚会,晚会结束后有家长邀请同班的孩子去家里做客。

因为平时都是玩的比较好的伙伴,大家也都比较熟悉,所以静静也就带着儿子一起去了。

家长们坐在一起聊天,一群孩子在一起玩。大家有吃有玩的度过了2个多小时的快乐时光,因为有的孩子要去别的地区上小学,这一次分别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见面.

家长们也是拍了很多照片给孩子们,准备留作纪念。说晚上统一发群里大家互相分享。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正当大家准备收拾东西离开的时候,忽然发现主人家的一幅山水画,不知道被谁用笔涂得乱七八糟。

虽然大家都不太懂画,但是能被主人挂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说明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在主人心中的地位都是不低的。

由于家长们也没有注意是谁画的,只能各自询问自家孩子。静静的儿子说不是自己画的,静静看到儿子说的很真诚,而且在家也没有出现过乱画的情况,就相信了儿子。

大家问了一圈没有找到破坏的人,主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是说回头看看能不能修上就让大家都回家了。

晚上到家静静想起来白天拍的照片,想去群里下载结果发现自己被移除群聊。一脸懵的静静顿时火就上来了,凭什么把自己移除群聊,是看不起谁?

连忙找群主问个明白,结果群主什么都没说,只是发来个视频。静静点开视频一看,是儿子拿着笔正在涂那副山水画。

静静想起来白天问儿子的时候,儿子一脸真诚说不是他,忽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是简单的涂抹画的问题。

孩子这三种表现,家长不在意,会让别人觉得没教养

1) 不分场合发脾气

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孩子,面对四位老人和两位家长6个人的关注,孩子的性格就容易出现宠你过度的情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否则就发脾气、哭闹甚至满地打滚。

不论是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只要自己不开心就一定会闹得大家也不开心。这样不分场合的发脾气别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和他一起玩。

2) 喜欢指挥别人

把自己当做“公主”“王子”,对同龄的孩子发出各种命令,命令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玩游戏、命令别人帮自己拿东西等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慢慢的其他孩子也就疏远了。

无论家长、老人怎样惯着宠着都是在家里,对于外人来讲大家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命令的关系。

3) 乱拿东西,损坏别人东西不在意

看到别人的东西不说不问直接就拿过来,甚至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都不会觉得愧疚,更不会主动道歉。

如果是第一次大家可能会原谅,可是当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不会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他分享了。

想要让孩子有教养,注意这四点就够了

1) 礼貌待人

讲文明懂礼貌这句话是从小父母就教育孩子的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经常把“请、谢谢、您、对不起”这些话挂在嘴边,体现的就是家庭教养。

作为父母应该做好榜样作用,出门的时候对帮助开门的保安说“谢谢”,孩子不用教,下次就会主动说“谢谢”。

2) 尊重他人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都是不同的,学会尊重他人,不在背后说别人的不足或者缺点。比如对于回民忌讳猪肉的问题,孩子要懂得尊重而不是拿来开玩笑。

3) 尊重规则

规则也就是规矩,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自己的小家还是社会这个大家,都需要每个人对规则的遵守。

比如教育孩子垃圾要扔在垃圾桶、过马路要等绿灯、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

4) 不扰民

不打扰别人也是赢得对自己的尊重,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不扰民体现的就是个人教养。比如在看定影的时候出去接电话而不是旁若无人的接打电话。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孩子有教养家长要做好榜样的作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