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天才柳智宇北大毕业后,却选择当和尚,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学生时代,我在学习《伤仲永》这篇文章的时候,有两个感受,一个是羡慕,另一个是惋惜。羡慕这种上天恩赐的才华,同时又惋惜其“泯然众人矣”的结局。而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多仲永这样的角色,虽然经历不同,但共同点都是令人惋惜。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个人是数学天才柳智宇!

柳智宇这个来自于湖北的男孩,在05年为国家夺得了国际数学奥林匹克循环赛的金牌,让这个男孩走入大众的视野。一战成名的柳智宇,就此进入了国家奥数队,06年在国际中学生奥数竞赛中,夺得冠军宝座。

这样一颗数学界熠熠发光的新星,自然引得北京大学向他抛出橄榄枝,在别的孩子忙于高考时,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的数学系,在北大要毕业前还获得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就这样一个前途充满光明的少年,在北大毕业后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和尚。

当时柳智宇的父母甚至哭着求他,但是他依然脚步坚定地迈进了龙泉寺。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好奇,为什么一个如此聪明的人会他会有这样的一个选择?我在网上看到了出家8年后的柳智宇的一场专访,在采访中我洞察到他为什么选择出家的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小没有什么玩伴,喜欢自己玩。同学们玩的游戏,我不太感兴趣。可以说是比较孤独的一个人,也不知道怎么跟人相处,但其实内心潜在着要寻找一群伙伴。高中时有一些好朋友,但总感觉还有隔膜,难以进入彼此的内心深处。直到遇到佛法,才找到真正能懂得自己的一群人。——柳智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段话,让我感到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就让我想到了网络上曾被科学家命名的“52赫兹”的鲸鱼,它是一条在深海里一条音频独特的鲸鱼,无论这条鲸鱼怎么呼唤也没有其他鲸鱼能听到,终究是自己在独唱。或许柳智宇当时的内心就是那种漂浮在巨大而又深邃的海洋中的孤独感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同时也引起了我的一个思考,如果说柳智宇喜欢数学的话,那么进入北大以后,对于数学领域研究的人应该非常多,也更容易找到能抵达内心的朋友。为什么柳智宇却没有呢?我认为这其实说到底是性格上的问题,因为他从小就不知道如何与别人相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尤其在柳智宇和曾经败在他面前的德国数学天才舒尔茨身上有一番精彩演绎。一个人因为自己从小觉得生活无趣,干什么都无聊的性格最终选择出家,似乎在预料之中。另一个越挫越勇,将所有的热情燃烧在数学上,最终获得了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正是从柳智宇的故事,让我更加理解李玫瑾教授为什么经常强调“性格教育比智力更重要”!李玫瑾教授曾经分享过很多案例,孩子智力上都不错,但却拥有了悲剧的人生,这背后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中忽视了性格教育,造成孩子性格上的问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纵使智商再高,如果孩子的性格里没有抗挫折的能力,人生中任何一个小坎坷都能让他们一蹶不振;纵使智商再高,如果没有培养出与他人共处的社会能力,没有情感和合作的意识,那么也终将白白浪费一个数学界的天才;纵使智商再高,如果发展成自私的性格,那么未来对社会又有什么好处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智力是天生的,但性格是后天培养!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角色,更应该将力气花在孩子性格的塑造上,就像李玫瑾教授所说:“我宁愿我的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他活得快快乐乐”。所以在3-6岁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应该多关注,多引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想要孩子活得快快乐乐,这个愿望看似很简单,但对于孩子的要求还是很高,首先他要有情绪管理能力,遇到负面情绪能自己调节。其次他遇到困难时,要有克服苦难的抗挫折能力,才不会一蹶不振。再者孩子要拥有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有良好的社交关系,才能更活得更快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后我们希望能拥有诚实、勇敢、自信这些好品格。只有建立在这些性格基础上,孩子才可能活得快乐的人生。而这些家长是不可能帮忙解决的,我们只能引导孩子拥有好的性格、高情商。所以我们要在性格潮湿的水泥期塑造好。通过柳智宇的故事,我希望更多的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成绩,请关心孩子的内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