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抑郁式青春期:伤痛总是以父母的耗竭感为代价

文|萧萧

天蝎女,天生小腹黑,小孤傲。

犯过职场、情场上的所有小禁忌。

混迹于情场、职场这个妖魔试炼场,

除了胆大,心细,还要有些小手段。

正文

“她儿子患有抑郁症,前一天刚跳楼,没想到,她今天就”

大学刚毕业的儿子,即将步入社会,展开大好人生。

55岁的某机关单位女局长,升迁之路依然坦途。

可是,走的竟然都如此的决绝。

据报道,因为局长的儿子患有抑郁症,而儿子又是局长的独子,中年丧子的痛,是任何工作成就无法消解的。痛不欲生也许是最确切的注释。

过去十年,抑郁症低龄化的趋势明显。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者率自2005年至2015年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1.3%的患病率水平,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患病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

电视剧《小欢喜》里,英子被妈妈打造成了重点高中的尖子生,她在成绩上不敢落后,不敢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最后被逼的得抑郁症,跳海。

我们不知道这个局长跳楼的儿子生前因为何种事情抑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事件折射出了中国中产阶级一代深深的焦虑。

孩子为什么得抑郁症?

一个孩子,本应随着年龄增长,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能力和独立性,并在此过程中与父母分离,然而,父母过度介入孩子生活,替代孩子做决定,让孩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在青春期,一个人不能完成自我认知,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思考,那么他走向社会时必然是分裂的。

在这起悲剧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一个母亲的付出。

一个母亲为了家庭和孩子的牺牲多是很大的,这种耗竭感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而这种牺牲一定是以巨大的自我压抑为基础的,她的时间、需求、事业,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都会被放弃。

这个母亲是优秀的,事业如此成功,可见在事业和家庭上也是付出了更多倍的努力。

然而,事情仿佛总是朝着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在去年,还有一个事件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位优秀的律师母亲,被15岁的女儿借给自己按摩的机会,从背后勒死了她。据了解,这位律师母亲事业心很强,已经做到了律所合伙人。女儿曾就读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律师目前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十余年,在学业上管教很严。

一个个悲剧事件,让我们反思:中国式青春期总是带伤,中国式父母总是耗竭,说不清是是社会病了,还是我们病了?只能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萧萧,情感、心理专栏签约作者。不熬鸡汤,只走心。欢迎关注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