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买学区房!教育部等八部门重磅发声:集团化办学,师资力量均衡

学区房都多重要?

其实无非是高考红利: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初中,然后考到呼和浩特最好的二中,就已经跨到211或者985的大门了!

在2018年,短短20个小时之内,有30万外地人申请成为“天津人”!为什么,很简单,一个河南、广东或者江苏的孩子如果到天津参加高考,上“一本”的几率可以增加2到3倍。

中国高考难度分级榜:

非常容易:北京、天津、上海;

容易:海南、宁夏、福建、西藏、青海、新疆;

一般:广西、云南、贵州、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辽宁、四川;

困难:山东、吉林、山西、江西、安徽、河北、湖北、重庆;

极困难:江苏、湖南、广东、河南、浙江。

然而,这只是落户,如果想要孩子在某个地方参加高考,就要在哪上初中,想要上好学校还是绕不过学区房。

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新购“学区房”登记入学到限制

2018年,北京市开始教育改革,相继出台了2018年城六区与通州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

海淀区自2019年1月1日起,在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丰台区:今年也将在部分学校实行购置“二手房”房主子女多校划片方式派位入学,也就是“摇号入学”等措施。

大家纷纷猜测:这种限制到何种程度?除了北京,全国其他地方会跟进吗?

果不其然。

2020年8月24日,根据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印发的《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阳光分班”工作实施意见》(呼教发〔2019〕55号),2020年呼和浩特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新生实施“阳光分班”,对全体新生进行随机编班,同时对每个班级对应的班主任进行随机分配。

政策一出,就意味着很多呼和浩特老住户的房子将直接脱离学区房属性!

有房子也不好使了,也是按片入学,以前是北垣小学的学区房,现在不一定能上北垣小学了,也有可能摇到别的学校!

北京政策会蔓延到全国吗?当然会,呼和浩特就是例子。

学区房最大的风险不在房价,而在学区

学区房最大的风险不在房价,而在学区。

现在一年一政策,而政策的方向就是让教育和房产脱钩,现在政策已经很明显了。未来“全面多校划片”政策是否会推行至全北京,甚至更大范围,这个答案已经有了。在“房住不炒”和“淡化学区房”这个大背景下,推进多校划片是大趋势。

而就在2020年 9月24日,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强化优质学校带动作用,完善学区治理体系,合理划分学区范围,促进学区内学校多样特色、优质均衡发展。

最重要的就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

《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统筹学校间干部配备,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联合教研制度,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内生动力,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

推进集团化办学,最主要的就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如果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区域教育能达到均衡发展,学区房就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而不是学区房

现在的父母,为孩子的教育投入了太多心血,花了太多钱。

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砸锅卖铁,耗尽毕生积蓄也要买套学区房,让孩子拿到一张进好学校的门票。

真买不起学区房的求爷爷告奶奶也要让孩子挤进好学校。

这场关于孩子起跑线的竞争,渐渐演变成了父母的修罗场。

似乎一不小心,就会输掉这场战役,让自己的孩子远远落在别人后面。

孩子真正的起跑线,或许不是学校,而是父母。

好的学校教出来的不一定是优秀的学生,但是不合格的父母带出来的很可能是和他们一样的孩子。

父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孩子学到的就是功利主义。

如果父母挥金如土,孩子也很难学会节俭。

人生应该是一场马拉松,我们知道马拉松从来不是谁抢跑就能赢的,但是太多的父母却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了一场百米冲刺。

与其拼命地去争取教育资源,不如自己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一个好的父母,要比好的学校重要太多了。

(假舟楫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