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时间数千万投资,穷人的孩子能否改变命运,实验揭开真相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拼资源,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经济条件好,可以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更多的补习班,可以给孩子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可选择的道路,在这样的现实面前,穷人家的孩子,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并不容易,也可以说十分艰难。

而那些生在穷人家的,天资聪颖的孩子,如果因为家庭原因,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是不是很可惜?如果通过外部的力量,给穷人家的孩子足够的经济和环境支撑,他们会不会从原有的阶层脱颖而出,命运发生根本改变?

一个“穷孩子的实验”,可以让我们找到一丝答案。

之所以说是“穷孩子的实验”,是因为这个实验选取的孩子,是父母在北京打工,没有北京户口,且家庭贫困的孩子,除了这些标准,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这些孩子足够聪明、智商高。

这个实验的名称为“青云学子计划”。耗资数千万,从开始至今已十年。

该计划的官方介绍是这样的:青云学子计划,是针对流动留守儿童中的超常儿童的一项公益教育计划,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增爱公益基金会、三辰投资基金等单位共同发起。

青云学子计划始于2009年,当时通过多方面考察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和吸收能力,经过考核筛选,从八九百个推荐的孩子中,选出了24名符合条件的,选出的孩子都符合两个条件,一是家庭贫困,二是智商超常。不过到后来实验者也透露,这些孩子的智商并不是太高,在120以上,比不上那些天才(比如神童班)的孩子,但是也智力优异。

智商有遗传因素,那些在城市里颠沛流离的打工人、做小生意的人,孩子的智商能超出常人,其实概率并不高。所以选出的这些孩子,也可以说是占了先天的优势。

实验者是一群心怀理想的人,他们是为了给那些有天赋,但家庭贫困的孩子以机会。他们想给这些孩子原生家庭给不了的视野,原生家庭给不了的环境,来帮助这些孩子。

当时这些招收的孩子,在北京最好的小学之一“芳草地小学”的分校区学习,他们的校长,是时任中科院的心理学教授、院长助理的孙正奎,当时北京教育界的知名人士赵大恒,也加入了青云计划的教育团队,赵大恒曾是北京八中少儿班(可以说是神童班)任职时间最长的班主任。

而他们的上课的方式,也不同于普通学校,他们的课会走出去,会到自然中去上,老师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坐火车去爬泰山,步行到公园里去画画、观察自然。

在搜索相关资料时,看到一篇报道,青云实验学校(也就是青云学子计划的孩子上到初中的学校)的孩子们,到机场去参观飞机,现场学习飞机科普知识,并当场开展知识竞赛,胜出的孩子,可以坐着飞机低空游览长城。

想一想,这样的体验,有多少孩子能有机会遇到,这样的经历,有几个普通家庭的孩子能拥有?

那些穷孩子的命运,改变了吗?

那些幸运的被看见的穷孩子,在青云学子计划的加持下,他们的见识大大开阔,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也大大增加,但是因为家庭和政策的原因,现实要残酷的多。

有些孩子,在筛选的过程中就自动放弃了。

因为被选的孩子年龄小,在北京那样的大都市,肯定需要父母带着去参加筛选,有的父母可能没有时间带孩子去,也许请不到假,也许舍不得放下一天半天的餐馆生意,也许是对孩子并没有太高的期望,也许,仅仅是父母意识不到,如果孩子被选中,就可能增加改变命运的机会。

总之,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主要还是家长的责任,见识太短,视野太狭窄。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这是他们自身所受的教育和环境决定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些孩子,因为政策和家庭原因不得不退出。

因为参加青云学子计划的孩子,都是非北京户籍,所以无法在北京参加中考和高考。虽然计划的组织者克服重重困难,为孩子们争取到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习场地,但是他们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这给这些普通家庭孩子的未来,增加了不确定性。

所以,有些孩子就退出计划,到户籍所在的老家去上高中,甚至有些孩子,直接就不再上学。

这些孩子的退出,有政策的原因,当然也有家庭的原因,家庭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支撑孩子以其他的途径继续求学和深造。

有人说,为什么要选在北京,如果在其他的城市,或者其他地方,也许这些孩子们就能全部坚持到底。但是,这个计划最初招收的孩子,就是从北京流动人口中招收的,授课地点也是北京,计划的组织者、参与者,他们的工作地点也是在北京。

所以,只能在北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现在,这个计划已经停止北京招收学子,但是,作为有教育理想和情怀的投资方,在其他城市的学校,还有青云项目的合作。据报道,投资方依托教育机构,为家乡弱势家庭的聪明孩子提供优质的免费教育,而且特别优秀的孩子,还可以资助上世界名校。

有的孩子,因为买不起机票,放弃国外留学。

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计划的组织方经过努力,安排这些青云学子计划的孩子,在国际学校就读,国际学校的孩子不能直接参加国内高考,但是可以到国外去上大学,组织方又多方努力,澳洲一所大学可以接收这些孩子,而且提供全额奖学金,奖学金抵消学费,也就是说,上学不花钱。

上学不用交学费,但是要吃要住,为了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投资方还为这些孩子提供房租贷款,也就是说,孩子们只需要负担日常生活的开支,就可以到澳洲读大学了,一年大概是5万人民币的支出。

这是多大的好事啊,可就是这样,有的孩子还是去不成,有个女孩,家里拿不出钱来买一张去澳洲的机票。女孩只好放弃去留学,回老家参加高考,好在,后来考上了大学,但是,这与到澳洲留学,算是走了多大弯路,而且,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现在也难以估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人感慨,这个女孩的家长多么短视啊,不管多么困难,也应该让孩子去啊,放弃这样的机会,真是太可惜了。

家庭条件和父母的视野,影响孩子的选择和前途,这是很多贫困家庭的现状。

当然,在青云学子计划中,也有一些孩子,因为青云学子计划的扶持,到国外读了大学,拥有了光明的未来和与父辈完全不同的命运。

如果不能改变命运,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追踪家庭环境、经济因素对孩子发展的实验,有很多,不管是私人力量,还是国家出资,针对贫困家庭孩子教育的扶持,也有不少,但是,被扶持的孩子,毕竟还是少数。

即使像青云学子计划这样,有财力雄厚的基金会支持,有教育界的顶尖人物来实施,结果也并不理想

所有实验的数据也都说明,穷人家的孩子,能够跳出自身阶层、改变命运的,比例还是很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我们也并不应当对此抱有悲观的态度,养育孩子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为了出人头地。即使孩子不能成功,教育也可以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正直的人,一个更能够理解生活、感受幸福的人。

那些参加青云学子计划的孩子,即使没有能够上大学,没有能够脱离原有的阶层,他们眼界和能力,肯定也会超出父辈

青云学子计划的最大投资方,出资5000万的孙文华,在与第一届青云学子计划的孩子们吃饭时,说了一段话,这段话让我非常感动。

他说随着孩子们慢慢长大,他不再像最开始那样希望他们出人头地,对社会做很大贡献,他的要求在逐渐降低,希望他们首先是作为一个人,一个积极的人,然后还能过得幸福快乐,就足够了。

孙文华曾对这些聪明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但是随着孩子们的长大,他的期望也改变了,作为父母,我们对待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抱有这样的心态。

标签: 教育 北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