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的生源被私立学校大量抢占倒闭,对大家来说是好事吗?

这有什么好担忧的?很多人说教育、医疗和房地产不应该被市场化,应该国家给予补助,降低老百姓的成本等等。

这话本质上有一定的道理,但经济学告诉我们,事与愿违才是经济学的深层规律。

不管从哪方面讲,我都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为什么?

很多人说私立学校的兴起,让学费变得更贵了,入学门槛和教育资源变得越来越不公平了,但请你细想一下,私立学校为什么会出现?

有需求才会有市场

首先,私立学校并非全部都是一些“高大上”的贵族学校。私立学校本身就是为了应对市场需求而出现的。

尽管有很多私立学校费用贵,要求高,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政策把资源往公立学校一直在倾斜,这导致了私立学校的收费高。私立学校不是慈善机构,它也需要生存下来需要盈利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就我观察到的现象是,在许多一二线城市,大量的农民子弟工是上不了公立学校的。没有学区房,没有本地户口,如果没有私立学校的存在,这部分群体的子女教育要怎么办呢?恐怕只有被赶回老家去了。

私立学校的存在,不是什么抢占公立学校的生源,而是需求者所对应的“最佳选择”。

这是其一。

其二,市场竞争机制下,学校的更新淘汰是必然现象,这一点医院也不能例外。

如果公立学校之间没有竞争,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会知道自己不会倒闭,不担心运营开支,那么就会出现不思进取的心理。

公立私立学校的竞争会导致什么?对学生和家长来说,这会增强我们的选择空间,学校也会因此去改善伙食,加强教学质量。

对于老师来说,能力强的老师会更吃香,工资会更高,选择会更多。

于公于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事情。

那些认为不好的,要么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在入学条件中落败,要么是自己的既得利益受损,要么就是思想观点没有想明白这层问题。

是,竞争站在学校的层面来说,压力非常大,也比较残酷。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过去的“百团大战”,打车大战等等,这些都是竞争机制下的市场淘汰法则。

那些更适应市场的,那些更迎合消费者喜爱的,那些有资本的,方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且物种的进化法则不变,也就意味着你还需要不断去开拓新的技术或领域,不断根据环境调整,来不断适应存活下来。

生物界的演化法则,其实是适用于市场竞争机制的。

正是因为国家引入了民办私立学校的机制,才让那些有钱的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质量,也让那些无法读公立学校的农民子弟工子女受到大城市的教育。

而这些,都是不同市场需求下的细分领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我们说因为私立学校占用了生源而让公立学校倒闭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思考的是,原因真的就如此简单吗?如果不是因为教学质量、学费和招生条件限制,为何公立学校的生源会被私立学校所占据呢?

消费者的眼光是较为明智理性的,他们会根据环境做出最优选择。我们不能说因为家长们都选择了私立学校,那么私立学校就该被打压该被取缔,这样的思维方式,同流氓有什么区别?

就因为家长们选择了私立学校,就不应该允许或者打压私立学校?这显然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的是,一些公立学校没有因此被打垮,反倒是借助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发展的更为壮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其中的代表学校有四川的成都七中、绵阳的绵阳中学,和湖北的黄冈等等。在大学里,清华北大等高等学府,照样是中国教育中的龙头地位。

所以,我们在讲竞争在讲淘汰的时候,我们多应该去思考为什么失败;而不是应该去把责任怪罪到私立学校上来。

因为这不管是对老师、对家长还是对学生,都是有利的。这加大了他们的选择权,加剧了学校之间的危机和竞争意识。

这是好事,而非坏事。

END.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点击【关注】,每天为你带来更多职场洞察与新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