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个班小学知识提前学,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幼小衔接,那就错了!

文 | 维尼妈妈沐滢

我常会在平台上遇到类似的问题:“上学前拼音要不要提前学一遍?”、“幼小衔接班有没有必要报?”、“有没有跟我一样0基础入学的孩子?考试就考了50分,愁死了!怎么办!?”更甚至,有的妈妈私信问我有没有幼小衔接的试卷卖了!(娃这么小就要开始刷题了吗?!)

前阵子,我的阅读群家长伙伴们因“幼小衔接”的话题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讨论,因一位孩子已经上了小学的妈妈说:“幼小衔接班是必须上的,而且要把小学一年级的课本提前学一遍的班才叫专业”,而引发了其他的妈妈不同的看法。

如果我们只认为自己把孩子送进幼小衔接班,把小学一年级课本提前学一遍就叫“幼小衔接”了?那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根本,如果一个孩子从生活自理层面、心理层面上都没有意识到小学与幼儿园时期的不同,即便你把小学一二三年所有的课程都提前学一遍,可是没有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短板还是会在3年级以后体现出来。

幼小衔接,究竟应该“衔接”什么?1、生活作息及习惯转变的衔接

幼儿园早饭在幼儿园吃,而小学的早饭就要在家吃,吃过早饭去学校还要进行晨读(或者早自习),起床时间发生变化,这是生活作息最明显的变化,因此而引发的一连串的生活节奏变化,是需要在幼小衔接这一年中提前让孩子适应的。

幼儿园有午睡,可是小学并没有午睡,有的孩子不午睡下午就挺不住了,这样的事儿也不止一次上新闻,所以,花点时间转变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对孩子完全适应小学生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2、生活自理能力的衔接

不单单是会自己穿衣、吃饭、叠被子,系鞋带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还要做到能够在如厕后整理好个人卫生,自己装书包、能够在没有大人陪伴的情况下完成作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说到自己装书包,我特别有感触:

女儿幼儿园的主班老师,从他们中班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他们一个习惯——自己装书包。

绘本、玩具,第二天要带的,孩子们头天晚上自己负责装在书包里,第二天早上检查一遍背上书包就出门。晚上放学前大家在自己负责把自己的书本玩具装书包里带家去。这个习惯养成了快一年了,现在他们大班用的书比较多,孩子每天都自己装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用品。

这个习惯的养成真的让我省心不少,孩子也不用为课上忘带作业课文而烦恼。我把这件事分享给很多同龄家长,有人很不屑,觉得这是不需要重视的,孩子大了自然会了。但事实上,我在教小学生们大语文培训发现,丢三落四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自己装书包检查书包的习惯,永远依赖父母,课上总是因为忘带重要的书本而影响听课效果。

这只是生活自理能力衔接中一个非常非常细小的细节,与之相同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它们起到的作用却是巨大的。

3、学习内容的衔接

既然今天正面谈及幼小衔接,那么我也表明态度:不会让孩子零起点入学!

更何况,注重亲子阅读的家庭,在日常的潜移默化中,孩子的阅读能力就奠定了他根本不可能“零起点入学”。

我并不否认让孩子适当地提前接触一些汉字,数学,且在学龄前阶段,进入识字敏感期和数学敏感期的孩子也都会或多或少地接触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拿着小学课本面面俱到地提前学习,而是在幼小衔接这一年中,加大绘本阅读,向桥梁书阅读过渡,增强数学思维培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学习方法的摸索和积累

帮孩子建立起时间观念,学会认识时钟,知道时钟和流逝的时光之间的关系,防止写作业磨磨蹭蹭。

建立起课前预习——上课跟住老师注意听讲——课后复习打卡的学习习惯。因为有的孩子会提前学掌握一些知识,入小学后课上他会认为学的都会,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一旦开始学他没有学到的知识时,孩子的坏习惯会一下子将他从云端拉到谷底。

同时,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学习方法,幼小衔接阶段重在找到适合孩子自身情况的方法,而不能只看眼前的100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这个节骨眼上大数据推给我一本书——《幼小衔接家长手册:幼小衔接你准备好了吗?》,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神助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没有贩卖焦虑,还提供了诸多实用方法,让孩子从入学前一年到入学后3个月的技能一目了然,让家长按照书中的提示指导自己该怎么做一个“高效父母”,不用说什么安慰的话,现成的方法摆在眼前,照做就是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本书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面对的几个问题,我简单总结为以下几大块:

(一) 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与准备工作一目了然

在书的一开篇,作者就为我们总结了小学与幼儿园的14点不同,这些内容不光需要我们家长了解,更需要在入学前的一年中根据这些不同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改变一些生活习惯。

我们无需自己再费脑筋去想,作者已经帮我们总结好了!我们只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把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往小学方向调整和靠近就可以了。

(二)自查孩子适合入学的几大能力

作者意在向家长伙伴们传达一个理念:考察一个孩子适不适合入学,看他未来是否能够适应小学生活,首要是看孩子是否全方位的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和各项生理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注意力:很多孩子入小学后,家长最抓狂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上课总溜号,老师讲的啥都不知道。回家就更别提如何复习了!

关于注意力的培养也放在了书的最开篇。

包括:

平衡力:促进大脑发育、帮助注意力增长。

协调能力:促进孩子语言、智力、情感等能力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帮助日后写字能力提升。

听知觉能力:增强听力,进而增强注意力。

视知觉能力:这是增强注意力的最常见的训练,包括舒尔特方格、走迷宫等常见训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数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数字的认知、数与量关系的认知、培养数学思维、空间想象力和计算。

这些内容也都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大纲》)中,幼儿园大班孩子需要掌握的能力。

3、语文能力: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延伸出文学鉴赏能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适应能力:这也是幼小衔接中不可忽视的能力,孩子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即便刚入学没考100分,但能力傍身,那是实打实的。

其中包括自控能力、自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安全意识。

(三)简要了解小学一年级语、数、外都将学什么

书中会简单介绍小学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都将学习那些范围的知识,并且再次基础之上总结。

在这里,作者尤其重要地阐明了拼音和汉字的学习顺序——根据语文教改,先汉字后拼音,并且向家长们指导让孩子识字的几大方法,掌握新教改的规律,事半功倍!

(四)上学前物品的准备及筛选

这块真是的是太详细了,就连孩子选什么样的书包都给做足了参考!其他的学习用品也用图片清单的方式一目了然地呈现,这块真的不需要费脑筋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五)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不能光给孩子衔接,其实家长在其中的影响巨大!

很多家长都疼,跟老师不知道怎么沟通,没有具体可行的方法,幼儿园和小学还不一样,幼儿园一个班十几个二十几个孩子,小学一个班少说40个学生,老师不可能全都照顾到,需要家长积极跟老师联系沟通,这里的学问大了!

书中提供了几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让家长参考学习,如何与老师高效沟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六)家长和孩子沟通运用的道具和技巧

与孩子沟通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书中用了很多有趣的小道具和小方法。

例如:在孩子第一天上学回来之后,家长制作一张小奖状鼓励孩子;

家长和孩子用“签协议”的方法进行学习时间安排,并严格执行,奖惩分明;

为孩子量身打造奖励考核表,鼓励孩子好的行为和习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了这些小道具小方法,不需要家长再像“赶苍蝇”一样唠唠叨叨做无用功了!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的妈妈,我与这本书的作者在方法和观念上有很多重合一致的地方。推荐这本书给幼儿园中大班的家长伙伴们,昨天发了条推荐,看到一位幼儿园小班的宝妈妈说,她现在就给孩子入手了,看书慢,慢慢看,真的是未雨绸缪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我会一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总结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家长伙伴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