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天才13岁上大学,17岁进入中科院,其母却暴怒:宁可没生下他

    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勤奋”。而爱因斯坦则认为:“人们把我的成功归因于天才,其实我的天才只是刻苦罢了”。事实上,所谓天才除了自己独有的天赋外,保持刻苦钻研的精神就是他们远超常人的重要原因。接下来的这位中国天才集天赋与刻苦为一身。为何其母在采访中却暴怒不已,直言后悔生下他?

 天才的诞生

    1983年,魏永康出生于湖南华容县的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父亲长期瘫痪在床,母亲是一名工人,二人对未来早已失去了希望。但魏永康自小展现出的惊人天赋,却让整个家庭重燃起希望之火,而他更成为了全家的“救星”。

 从天才到“废物”

    魏永康2岁时,当时他还不会说话,但在这一时期,他就掌握了上千个汉字。而在4岁时,其更完成了初中的全部课程。适龄后,母亲曾带他去上小学,但由于课程过于简单,他只读了2年级和6年级便跳入初中。此后,他不断跳级,8岁时就进入全县最顶尖的中学就读13岁时,他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通过四年学习研究后,在其17岁时,他还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如此天之骄子,不管怎么看,他都是前途无量。然而当他在中科院学习深造3年后,却被中科院直接劝退回家。院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生活不能自理,知识结构不适应。”

 母亲教育的失败

    原来,魏永康母亲一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当她知道儿子具备天赋后,便竭尽全力辅佐儿子读书,也只让儿子读书。在他成长历程中,从吃穿住行到生活杂事,母亲全部包揽。而到高中时期,为了不耽误其学习,母亲甚至亲自动手喂饭,而这也让魏永康成为了一部只知学习的机器。在中科院就读时期,他不得不和母亲分开,这使其在工作学习中无所适从,甚至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而被劝退后,魏永康的生活也发生了极大变化,他开始没日没夜地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读书,玩电脑,对生活完全失去了希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难以接受现实

    眼看曾经的骄傲竟落得如此下场,魏永康母亲难以接受这个现实。她曾愤怒表态:“我宁愿没生下他”!而后,悲痛欲绝的她,还将自己与孩子的失败写成打油诗:“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及时“调头”

    不过,幸运的是。魏永康母亲虽然愤怒悲伤,却没有继续让儿子堕落下去,她及时转变了教育模式,开始像教新生儿一样教魏永康,帮他笨拙地面对这个社会。同时,她也给了魏永康更大的自由,使他得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去交朋友、去学习、去闯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走向新的人生

    在新的教育模式之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魏永康变得不再自闭,具备了独自生活的能力。此后,靠着天赋与汗水,他重新考上了大学,并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目前他正在从事软件开发,虽然人生一度错位,但所幸还是有了自己新的人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