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认识自己”,自我发展始于婴儿

自我概念区分

自我意识是个体最重要的概念,也是心理健康必须面对的基本要求。

心理学家给出各种术语表达,比如詹姆斯的主我和客我,米德的镜我,罗杰斯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

社会心理学家给出自我意识发展三阶段:8个月——3岁的生理自我,3岁——13、4岁的社会自我,13、4岁之后十年的心理自我。分别意味着独立个体自我意识、社会期待自我意识、心理自我认同意识。

婴儿自我发展属于生理自我意识阶段,哈特提出了主体我和客体我的概念。

主体我是8个月开始到1岁前后婴儿出现自我意识,特点是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认知,用自己动作引发镜像动作,同时能把自己和他人分来,典型例子就是和他人一次次扔玩具乐此不疲。

这个主体我还只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知道自己和他人不是一回事,但还无法认识出镜子的自己,只能是“我是我”

只有到了2周岁前后,才有了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这时候特点是把自己作为客体认识,如认出照片中的自己,同时用人称代词说出你我他,如我要喝水、这是我的。可以达到“我是他,他是我”。

这时候可以认出镜子里的自己。镜像我开始出现,真正把自我意识推向质的飞跃。

点红实验与婴儿自我发展

心理学家阿姆斯特丹做的点红实验,是在测试黑猩猩镜像自我基础上进行的。

实验在四周装有镜子房间进行,测试88个3个月——2周岁婴儿,给婴儿鼻子上涂上红色,结果发现只有2岁左右婴儿才可以识别出镜子自我,会主动用手把自己鼻子上红点抹去。

与此类似1岁左右婴儿只是好奇镜子我,不会认识出是自己。动物点红实验发现,猴子是无法认识镜像自我的,但是黑猩猩可以做到。

镜像自我的出现,对于婴儿来说意义重大,可以把自己作为客体看待,从而为接下来的社会自我发展奠定基础。

德国作家保罗说,“一个人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自己。”

这意味着世界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如何和人相处开始提上议题。

镜我其实作为参照物,生活很常见,比如停车场一片空白会不知道停在哪里,好似公交车满是空座无从选择。说明自由多了很多人受不了。

如何促进婴儿自我健康发展

为何只说妈妈不说爸爸,因为三岁前与婴儿有关的主要是母婴关系,爸爸通过爱妈妈来爱婴儿。

教材如此强调,“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健康自我发展的重要条件。早期自我能否健康发展取决于亲子交往的质量。”

要做到充满爱心、及时反应、鼓励努力、安排好生活等,这里包括满足孩子的安全感、满足感、成就感、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感。

具有可操作性的妈妈做法是做到这三点,即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反应性:妈妈及时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包括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意义,积极应答,如区分哭泣5种意义,属于饥饿、害困、身体不适、心理不适还是无聊。

情绪性:妈妈情绪稳定,不能狗一阵猫一阵,要用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交流情感,满足婴儿愉悦需要。

社会性刺激:妈妈多进行互动,要以相互模仿、亲子游戏、共同活动等方式,以及丰富环境、调整自己行为,适应婴儿社会活动需要。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标签: 婴儿 意识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