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课上的题目都会做,回家作业做不出来。这是为什么?

孩子在课上做这个题,会有两个非常大的优势:

1、做题方法刚刚讲完

由于上一个题就是用画线段图,利用速度比在图中标份数的办法来做的。所以孩子在做这个题时,很容易也想到用这个方法来做。无形中解决了做数学题最大的一个难题——入手点

很多家长发现自家孩子做题,光看不动笔,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孩子不知道从哪入手,很多孩子当不知道从哪入手的时候,他不会去一个一个试,而是就在那里等着,或者试图直接想明白该怎么做(这一般都是不可能的)。这也是为何我一直强调枚举的重要性,就是要让孩子敢于动手去做(当然这个问题就是后话了)。

所以课上,孩子是可以根据上一道题的方法,知道这道题的入手点在哪,当有了一个明确的开头后,就可以顺利地做下去了。

2、老师的提问会有提示

老师上课,为了让孩子有成就感,一般在提问的时候都会照顾到孩子的情绪,会把具体的做题过程拆解成一些孩子容易回答上来的问题提问孩子。

比如做这个题的时候,老师如果叫孩子回答问题,不会让问孩子这个题应该从哪思考,这样的话很多孩子都答不上来。而是会直接提问孩子:甲乙变速之后的速度比是多少?一般孩子也都能回答得出来。

但孩子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说明孩子会做这道题了么?不是!

他只是会算速度比罢了,谈不上会做这个题,因为他可能根本没想到要算速度比,或者他根本不知道算了速度比有啥用。

这也是上课和自己做题最大的不同。上课因为要给孩子讲明白,所以老师的提问都是一步一步来的,而这些步之间的联系,才是孩子能够自己独立做对题目的关键。这些关键在课上都是在老师的提示中所体现的,但是当自己做题时,没有了这些提示,孩子有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题目自然而然就做不出来了。

这也是为何家长看孩子做题,做完第一步就停下来的原因。因为他想不到做出来的这个东西后面要怎么用,在没有提示的条件下不会做第二步了。

我强烈建议:孩子做题,一定要完整地做完一道题,甚至做完一套题才去看答案。而不是边做题边看答案,这样孩子就不会动脑去想每一步之间的联系,那做了再多的题也没有用,遇到新题还是不会做。

最后,相比于写作业,其实考试更能考察孩子的程度,所以我其实一直认为,考试才最关键。因为当孩子写作业时,他还是很清楚,这些作业题就是用刚讲过的方法来做的,还是会有一个大方向。但考试就不是了,考试中的题目,不一定是用什么方法做,更能体现出孩子对于这个知识点是否掌握。

标签: 作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