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设计4.0经由“场景革命”开始

站在未来看教育,我们需要看到未来的图景——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突破,将不会来自技术,而是来源于人类对“生而为人”这件事拥有更加开阔的理解。

时代的场景高频转换,“终身学习”、“以人为中心的学习”,一定是孩子们融入未来社会的关键行为。空间环境,对于我们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人类的历史, 就是一部空间的构造史

从兽皮到太空服,从马背到特斯拉,从洞穴到我们的家,我们铸造的每一个空间都携带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企图。空间塑造了我们的现在,学校的空间环境则塑造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的学生,长大后将面对一个怎样的世界?他们将参与怎样的职场竞争?他们需要学会应对怎样的生活挑战?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我总在想,一个善于在场景中探索的孩子,他将更可能保持好奇心和主动性;他将拥有获取知识的敏锐度和能力;他将更加理解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复杂和流动……

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2019),蒲公英教育智库发布的“基础教育变革十个趋势”,其中一个就是“场景革命”。经过了短短一年的时间,我们进一步提出了“教育设计4.0,会经由场景革命开始”。

把美好生活的场景,展示给你看

举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场景解决方案——日本的鸟屋书店。在日本,有一半人(6000万)都是鸟屋书店“T积分卡”的会员,分店拥有1400家,创造了“令人怦然心动的生活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创始人增田宗昭说:“把美好生活的场景展示给你看。我们卖的不是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者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同时享受一杯咖啡;在逛书店的时候,同时欣赏到了音乐、艺术;在查阅健康知识的时候,同时教你怎么做健康美食。

让消费者看到美好生活的真实样子,从而希望拥有这样的生活,所以产品在场景中被“增幅”,人在场景变得优雅,认知在场景中变得多元……那么就买买买吧!这是最典型的场景革命商业案例。其实很多时候,人们喜欢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处的场景,以及场景中自己浸润的情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人们需要场景与氛围来满足自己的情感诉求,需要通过一种理念叙述来合理化所支付的溢价空间。场景的解决思路是为用户创造卓越的体验,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场景成了虚实交互融合的核心,产品变成了场景的解决方案。场景的本质就是对顾客、学习者、参与者偏好的捕捉、深化和推演。

教育领域,怎样做学校的空间设计?

从学习与设计的关系来看,学习是人类进化和生存的核心;设计是人类创造各种学习方式和模式的途径。

今年年初,世界经济论坛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对高质量的学习进行了重新定义:呼吁全球教育实现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的八个关键转变。必须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技能”。并且,提出创新学习的五种关键方法:游戏化、体验式、与计算机相关、具身化、多元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校空间设计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我们团队这些年所经历的设计历程,从“完善基础功能”的第一代空间改造,到“解决审美问题”的第二代空间改造,再到“课程与空间环境相结合,无边界、全学习”的第三代空间改造,这三个阶段,在形式、内容、空间融合上下功夫,从单一走向多维,其本质是“以教为中心”的学习空间设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教育的明天必须走向主动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走向内在驱动的学习,换句话说,走向真正的“以学为中心”,我们的学习空间就必须要重新设计了。

教育设计4.0,学校内外“场景革命”

“场景革命”的本质是更新学习的操作系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是把人放在了一切的核心,运用各种手段去解决人遇到的问题;“场景革命”是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从“人”整全的角度,去做从价值选择到内容到空间美学到使用功能的设计。以此,让所有空间都具有“主动育人”的功能。

“场景革命”的设计包含哪些重要维度?DETT教育设计团队提出——从校园的学习特征而言,包含四个设计要素:场景与空间、场景与技术、场景与内容、场景与人。

1

场景与空间

围绕空间的功能、形态、布局以及审美来设计,核心价值在于提振人的心理能量,调动人的情感温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场景与空间指向未来教育不同的学科学习、素养提升、社交活动、生活能力的培养等。一间常规的K12学校,我们梳理出了大大小小100多个不同功能需求的场景。系统思考的布局可以更有效地提升空间价值和利用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空间形状包含尺度、比例、对比、节奏等,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是极为重要的信息。方形心理感受是稳定、规整但呆板,而圆形体现和谐、包容、完整。大空间设计体现威严、神圣的精神象征,而小尺度的空间可以设计出亲密、稳定、安全、温馨的空间态度。因此,空间设计中,依据学习者们不同的心理感受,我们需要适时、科学地运用不同的空间形状。

场景空间里的审美包含色彩、材质、造型。蒲公英教育智库一直主张:美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审美一直是我们设计表达的重要因素,企图通过美学与创意的设计,激活孩子们的美感力、创新创造力以及设计思维。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以人为中心而设计”的原则下,我们要创造合乎人体尺度规范要求和心理感受的场域。在这样的空间场景里,有合理的空间布局、匹配更多样态的学习功能,有激发想象力、创造力的展陈方式,让空间更具审美力。来到空间里的每一个人感受到友好、放松、舒适,爱上这样的场景空间,以此提升心理的“正性情绪”。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研究发现,这种外在诱发的正性情绪,可以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对学习任务难度的知觉,对学习有巨大而持久的促进作用。

2

场景与技术

场景空间设计本质上是追求提振人的心理能量,调动人的情感温度。场景与技术包含工具、设备、软件、数据等,指向学习的高频,学习的便捷,和学习的及时反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我们谈论“场景”,谈论技术,最终是在谈我们能不能洞察时代精神,能不能理解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无论场景和技术如何逐浪变化,都是一场以人的认知需求为中心的科学变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随着以大、智、物、云、移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兴起,技术开始融入学习流程再造,可以大跨度地增幅场景效能,帮助学习者走向高频高创高感知学习。

3

场景与内容

内容包含学习主题、问题、资源、学习方式。指向学习目标,学习的挑战和自我认知。DETT教育设计团队曾经为一所学校展开校园空间环境系统设计,提出了一个“未来博物馆”的概念——浓缩地球文明,以博物馆的展陈方式来触碰学习者。

通过四条流线——时间流线、空间流线,星际流线、生命流线,来表达人类文明史的构成和演绎,站在人类文明高度,去思考整个场景。我们把这些场景内容放到学校里面,学生们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会被这些流线问题或者知识挑战所深深牵引,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去驾驭学科学习,并形成对地球和宇宙、对人类与自然、对文化与科技的完整认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场景中,我们需要提出有挑战的问题,激发思考和学习的发生。也设计了资源获取的渠道,设计了20多种的学习方式,最后还设计了一套关于空间场景的学习指导手册,建议使用空间场景的方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4

场景与人

包含场景里的达人、学习关系以及展示与表达,指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高目标的学习。有人说,人是学校最大的场景。教育场景革命必须指向人的状态、人的组织和学习关系。

首先,场景中一定要有“达人”,校内达人校外达人都可以。他是某个领域的专业高手,有强烈的自吸引力,可以拔高学习者对某个专业维度的空间高度,可以激活孩子们对专业问题挑战突破的热情,非常容易让学习者沉浸其中,实现最有效率的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场景里需要重组学习关系,让学习关系更加匹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高目标的学习。展示与表达也是场景与人的重要维度。场景需要考虑同伴交流的便捷性,学习展示的多样性,以及“用以致学”的交互性。场景革命的重点是多个要素的融合、配搭,所有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是场景革命的精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学校空间展开场景再造,教育之美、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关系就从功能中被释放出来,也被托举起来,传统僵化的校园结构和分区被改变,越来越多的“非正式学习空间”成为多样化的学习主场,帮助学习者实现高兴趣、高创意、高频次、高维度的学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科学而充满审美的场景设计,对学生大脑是一场更加美好的“触碰与刻写”。场景的浓度,决定了学习的浓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张莉

DETT教育设计研究院

执行院长

来源:根据作者在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主论坛演讲整理

责编:巾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