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背疯娘上学走红,获称“贵州第一孝子”,刘秀祥现状如何?

引言

《吕氏春秋·孝行》:“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孝道是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生生不息的根基,也是华夏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纵观五千年的中华历史,每个时代都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典籍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恪守孝道。汉文帝就曾在其母患病时,“目不交睫,衣不解带”的照顾,就连母亲要服用汤药,也都要亲口尝过,确认无误之后才让母亲服用。如今,我国也有不少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刘秀祥“千里背疯娘”就是典型的例子。

01

12年前,“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贵州男孩刘秀祥,用他的实际行动打动了所有的中国人。1988年,刘秀祥在贵州一个偏僻的山区出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又因父亲的离世而雪上加霜。父亲的离世对母亲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致使其患上了间歇性的精神病,甚至生活都不能够实现自理。遭到如此巨大的变故后,刘秀祥的哥哥姐姐们都选择外出讨生活,而年纪尚小的刘秀祥便把照顾母亲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肩上。

▲刘秀祥照顾母亲

当时,刘秀祥每天不仅要去学校上学,想办法赚钱,还要照顾精神失常的母亲。假期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去山上挖草药,然后背到县城去卖钱,以此赚得生活费和母亲的医药费。幸而刘秀祥在学习上一直非常用功,成绩在班级上也是名列前茅,在读完了小学的课程后,他以全县第三名的好成绩进入到县城里最好的一所中学学习。为了能在学习的同时更好地照顾母亲,他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坚持一边半工半读,一边照料母亲。

▲安龙一中图书馆

不久后,刘秀祥的情况就被老师知晓,在综合考虑了刘秀祥的家庭情况后,老师曾劝他去读中等师范学校,这样负担会更小一些。可拥有一个大学梦的刘秀祥并没有这样做,他对于自己的人生前途早有规划。所幸皇天不负有心,后来刘秀祥也的确得偿所愿,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到了黔西南非常有名的安龙一中学习。

02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刘秀祥的家里早已没有钱交学费了,于是为了筹措自己的学费,在开学前刘秀祥就和同乡的大人一起到了电站打工。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年纪尚小的他透不过气来,有一次甚至还遭遇了差点丧命的危险,然而不管工作有多辛苦,他都从没想过要放弃。可他毕竟年纪尚小,繁重的体力劳动最终还是累倒了他,高考前夕他不幸病倒了,因而在考试中并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但为了自己心中的大学梦,刘秀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复读。

▲刘秀祥近照

到了第二年,刘秀祥稳定发挥,终于成功地考上了临沂大学,完成了自己的梦想。可又有一个难题摆在了他的面前,若是自己到临沂去上大学了,那么精神失常的母亲应该怎么安排呢?经过一番思索,刘秀祥没有就这样抛下母亲独自一人去上学,他又毅然决然地背上了母亲,踏上了去往山东临沂的列车。没过多久,刘秀祥“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事就引起了各路新闻媒体的关注。他也因背疯娘上学走红网络,人们无不被刘秀祥的孝心所感动,他也因此被称为“贵州第一孝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临沂大学博物馆

但外界的赞美和讨论对于刘秀祥来说并不重要,他仍然兼顾着赚钱、照顾母亲和学习三不误,竭尽全力去平衡自己的人生。然而最令人动容的是,从初中开始本就贫困的刘秀祥还默默地资助了三名贫困学生。其中有两人在他顺利进入大学之后,也都踏进了大学的门槛。刘秀祥的生活一直都非常拮据,可他偏偏在自己都没能走出困境之时,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情怀实在不能不叫人为之动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刘秀祥与他的学生

《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也许正是因为他深知贫穷的可怕之处,才不愿意让他人因为家境的贫寒放弃追求梦想,这份胸怀和气魄的确让人佩服。2012年7月,刘秀祥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还收到了来自北京、南京、深圳、山东等多个地方企业的高薪邀约。面对这些大好机会,刘秀祥却选择了放弃,反而回到了家乡——贵州望谟,投身到了建设家乡教育的事业当中。对于刘秀祥来说,帮助大山深处的孩子走出去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他希望家乡的孩子们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去见见外边的广阔天地。

结语

如今,回到望谟之后的刘秀祥不断地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影响力,来帮助山区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除此之外,他还为不断地为孩子们募集物资,以保证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这些事情虽然辛苦,但他却始终甘之如饴,从未有过半分的抱怨。刘秀祥已经成为了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的副校长,仍然在教育和公益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参考资料:

《吕氏春秋·孝行》

《秦风·无衣》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