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判我儿子错?”小学生10-8=2被打叉,老师解释引争议

记得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数学题目都比较“单纯”,说1是1,说2就是2。

直来直去,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但现在的学校和老师更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现在孩子的数学题经常是融合了各种生活常识和逻辑,让孩子和家长都摸不着头脑。

其中有一道小学生“10-8=2”被打叉的题就引起了家长和网友们的热议。

据这位家长说,他家孩子正在上小学一年级,平时数学成绩都是满分。本来这一次的数学成绩也可以拿满分,却被老师扣掉了,孩子非常不解这道题为什么会错。

题目大概意思是这样:

车限载10人,孩子有7个人,问这辆车还空多少个座位?

这道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限载。这个孩子很聪明地考虑到了这个问题 ,也就把司机算上了,所以给出的答案是10-8=2。

这位家长看到题目后也觉得孩子的答案并没有问题,非常不服气地问老师:“凭啥给我家孩子判错?”

老师回复道:这道题班级里没有孩子做对。

虽然这个孩子考虑到限载的问题,答案也是对的,但算式却错了。应该是所有空座位减去孩子数量,算式应该是9-7=2。对于这个答案家长感觉有些打脸,但发到网上后,老师的解释却引起了网友的争议。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一部分网友认为题目不严谨,不像是数学题,更像是脑筋急转弯。一年级的孩子哪里懂这些常识;其次隐藏的陷阱也不是孩子能想到的。

另一部分网友认为这个题很好,可以考验孩子对概念的理解、逻辑思维的把控,对孩子的思维灵活是有好处的。而且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在生活中应用的学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我看来,现代的数学教育的确更重视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老师在出题的时候考虑到逻辑、生活中运用的出发点是没错的;但题目本身不严谨,才会引起争议。

其实,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从侧面看也在提醒家长,现代数学重视思维和实际生活的运用。

马克思曾说:“一门学科,只有当它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所以说,如果家长们还不重视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成绩很容易被落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一、2-4岁:培养孩子的数感

数感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将数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比如孩子2岁左右就能数出来物品有几个,这就是数感好。我们在教孩子数数时,尽量让孩子对着物品数数,防止孩子死记硬背。

但不建议像下图这样直接把数字写在物品上,孩子会认为这个物品的名字就是数字。所以每次孩子数完,就把物品打乱,让孩子重新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4-6岁:打好数学思维基础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上来看,4-6岁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孩子进一步接触数学的阶段。这时让孩子理解数学,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计算。

在给孩子出数学题时尽量结合实际生活或游戏。比如你有6块积木,妈妈拿走两块,你还剩下几块?同时也要懂得变换题目的问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6-8岁:进一步锻炼数学思维

进入幼小衔接阶段后,孩子的思维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跨越,这时就可以让孩子理解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图形、空间、时间、集合等概念。

但一定要注意不能让孩子死记硬背,最好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切身感受,既能让孩子快速理解,又能提升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标签: 小学生 数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