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计划全靠催?其实家长会“偷懒”,孩子反而更自律

上周开始,就收到好几个朋友的留言找我树洞,寒假给孩子定的计划都没完成,一看自己马上复工了,孩子也要开学了,顿时就觉得很焦虑很沮丧。

不瞒你们说,我以前也是对于计划无法全部完成非常焦虑的,有一段时间甚至因为无法完成计划而不敢订计划,觉得压力太大了。

那如今我的病完全好了。

小D的寒假计划完成了将近50%,而我自己的计划只完成了30%多,我完全没有挫败感。

这不是我的脸皮比较厚,而是这几年自我修行的课题之一。

1

“怎么完成”计划才是目的

小D寒假前订的计划之一就是每天写两页字,前几天执行得还不错,到了第五天开始,基本上每天就是非常潦草地应付了事。

我和先生说她,她还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写完了两页呀!

后来我就调整策略了,和她说,我们没必要为了写完而写完的,从今天开始,你每天就写五个字,这五个字只要写端正了,就可以不写了。

第一天小D真的非常认真地把五个字写得很端正了,我就一如平常地和她说,好啦,今天的写字作业就结束了。

然后我特地强调,对啊,写几页字不是目的,写得好才是目的。

我们假期剩下的日子都严格遵守这样的规定,写得好了就不用继续写了。

但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到后来小D自己发现写字的乐趣,每次写完字就和我说,妈妈,你看,我第一次就能把这个新字写对,而且写得挺好的。

最近几天开始,变成了我和她说“不用再写了”,她自己说,我还要再写几个。

其实想想我们自己的经历,我每年都会定读书计划。真正用心读进去书的“读书计划”和为了完成读了几本而草草了事的“读书计划”,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定计划只是手段,而“怎么完成”计划才是目的。

并不是“完成了计划”,我们就精进厉害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接近计划过程中我们的努力和用心的程度。

《新世界》这本书里说过,任何与他所做之事合一的人都在创造一个新世界。

真正的意义是垂直下来的,完成计划本身并不重要,接近计划的状态才是第一重要,这才是真正的意义。

2

偶尔“脱轨”也是生活常态

你们估计无法想象,春节里还有过我们全家懒惰日。

咳咳,准确地说是我和先生都觉得好累啊,真的没有力气和状态再进行“今天又是能量满满的一天了”。

“永动机”小D肯定不会觉得累的。那我们带不动的时候,我们都会放过自己,让小D自己安排一点活动,实在不行,电视ipad,总能替我们带娃。

那天一上午,小D就一直在看动画片,当然时不时会穿插她自己在家踢球啊、玩娃娃啊、搭火车啊。

对的,一上午我们家客厅的电视就是一直打开的。直到下午,是她自己关掉了。

过了一会,她和我说,妈妈,我好无聊啊,你能陪我玩吗?我也实事求是地和她说,妈妈今天不想玩了,我就想懒着。

她继续说,可是我很无聊啊。我回答她说,人要学会给自己找点乐子的。

(第一遍的中文没听懂,我又说了一遍英文,you need to learn to entertain yourself,然后就懂了和我说,妈妈,你原来说的是娱乐自己啊!)

没多久,只见她自己在那叹了一口气说,好吧,那我自己找点事情做吧,就去了她的房间。

她在自己的房间待了快两个小时,我后来进去看的时候,发现在床上读书,摊在一旁的是画的画,还有搭的枕头障碍道和火车轨道、磁力片。

这时,我和先生好像也“回血”了(我们俩事后还开玩笑说,也许是自己的良心发现了)。

原本想赖在家一天的,最终是下午三点多我们出门去踢球了,晚上去了亲子餐厅吃饭,回家后先生还陪着小D打了一会鼓,我给小D精读了一本书。

这样的情景我们家经常发生,不仅仅在小D身上,在我身上也是如此。这是这几年我学会的,可以自在地“躺平”而毫无内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要逼着自己自律和努力,啥都不做也是可以被允许的。

人生的偶尔“脱轨”不可怕,如果因为太害怕“脱轨”而只知道忙忙忙、赶赶赶才可怕。

一味的“忙”和“忍”,只不过是在掩饰内心的不安,透支我们的能量。

经历过“脱轨”再回归后,我们发现孩子没坏,天没塌,这才是真正的安全感。

而且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并不比孩子更自律,给孩子一点空间和留白,其实他们也会自我调节的。

3

“未完待续”

你们看到这,可能会问了,你对自己和孩子那么宽容,那你为啥总是乐此不疲地做计划啊?

做计划对我来说是对于生活阶段性的整理,让我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对于我自己、对于小D的养育的重点是什么。

比起啥都不干,我更怕的是假装忙碌,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而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而也正因为我不再害怕flag倒掉,我现在不管给自己的计划还是给女儿的计划,都是真正我们觉得重要的重点。

有一些计划的确短期无法实现,有一些计划的确拖延耽误了,但正因为我 们都很明确,这个计划制定的原因,所以我们把这些未完成的计划称为“未完待续”。

今年春节的那些“未完待续”成了我们接下来这个春天的计划一部分(包括我一再拖延新书计划哦)。

因为这个公号,你们了解了我,看到了我很多所谓的成果,也觉得我很自律。

也正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所有的坚持和自律一定不能是痛苦的,长久的痛苦没人可以忍受的。

这也是我想潜移默化影响小D的,人靠着憋一口气来达到某个目标的时刻其实很少的,大部分情况下,你的忍不下去都会早于目标的到来。

于是,我们就总是陷入“自己不行”的内心对话中,不断消耗本来就是稀缺品的“努力和自律”,最终就不再规划,没有努力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如果计划可以“未完待续”,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不再是“憋一口气”,而是像呼吸那样一呼一吸,长久进行。

而正因为有了这个视角后,我之前很多的焦虑都没了,真正地理解了“流水不争先后,争得是滔滔不绝”。

适当放手和做减法,孩子其实并不会像想象得变得那么糟。

标签: 孩子 小d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