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3月1日起实施,学生犯错老师应该如何管,如何不碰红线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终于在今天落地实施,人们热盼地将惩戒权还给老师,终于在这一刻成为现实。老师们是不是应该欢呼雀跃,庆祝终于可以依着自己的心愿好好管理自己的学生了呢?

如果老师们如此认为,等待自己的只能是违规违纪被处分,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拥有惩戒权的戒线,明确哪些不当教育行为被明确禁止,把握好尺度。

一方面,对于学生不完成作业、不服从管理,扰乱秩序、行为恶劣以及侵犯他人权益等违纪行为,老师有权利给予一定的教育惩戒。

另一方面要牢固把握教育惩戒的边界,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造成学生身体痛苦;不得以辱骂、歧视等造成学生心灵精神上的痛苦;不可因学生成绩惩戒学生;更不可发泄个人情绪、好恶等。

如此一来,学生犯了错,老师既不能不管,也不能违规、超限管,那么应该怎样教育犯错学生呢?

一、控制好个人情绪,就事论事,别“陈芝麻乱谷子”新仇旧恨一起算。

老师教育孩子行为失当,一般都因极度气愤而带着强烈的个人情绪,控制不好个人情绪,就难以心平气和地批评教育学生,就会言行过激,从而伤了学生的也害了自己。

都说“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老师提高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将伴随一生。要想控制好个人情绪,除了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以外,在管教学生上也切忌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学生此时的错误不要牵扯出之前的不良表现,就事论事,才更有说服力,如果学生一犯错,老师就“陈芝麻乱谷子”的将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那不是教育,那是个人情绪和压力的发泄,不仅没有说服力,也令学生叛逆。

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组织批评教育的语言,力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善意和爱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并改正。

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孩子的内心创造力,激励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并创造自己的价值,然而现实中,有些老师却以打击贬低来挫败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也许老师希望学生“知耻而后勇”,但对于自我认知性较差的未成年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是来自外界的,具体来说大多来自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当老师一味地打击学生时,他的自我价值感就会更低,其创造力也会被压抑,这显然和教育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既然是“师者”,就要琢磨如何批评教育学生,才能令学生乐于接受,才能激发学生无尽的潜能,而不是随着自己的性子,发泄自己的失望和怒火。也只有带着满满善意和爱心的批评教育言行,才让学生感动并愿意接受。

三、不以学生成绩好坏评判学生。

“不因学生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这一条被写入教育惩戒“七条不能碰红线”,试想如果老师不以学生成绩好坏评判学生,师生之间还有多少矛盾可以计较呢?很多老师面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经常会做“学习不行,样样不行!”的结论,试想这一结论让多少学生对老师恨之入骨?

老师只有不以成绩论学生好坏,才不会带着有色眼镜看学生,学生可爱的一面,个性的一面才不被压抑,老师才能发现学生除学习之外的诸多优点,老师也才能成为每个学生的老师,而不是个别好学生的老师。

老师能成为每个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引领学生,唤醒并激励学生,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四、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简单粗暴实则是老师的“懒教”。

没有人愿意被批评,学生亦是如此,因此学生犯了错,老师应力求“润物细无声”,而不是急风暴雨、简单粗暴。

总之,教师虽然有了惩戒权,但随之而来的责任会更大,“七条红线”千万不能犯忌,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在不碰触红线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的批评教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