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谈笑风生;半支粉笔,书写人生。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育人子弟,两袖清风。品千年之旧事,谈万载之历史。家长请客吃饭不见人影,老师休闲生活唯有荷花。
刚上高中之际,学校给我们安排的是一名年轻的班主任,他姓程。班主任带我们班的第一天就告诉我们:“他不一定能教会我们太多的知识,但是他必须教会我们做人。”
我们班是学校最差的班,但是班主任却是学校最严的老师。学校每年给他安排的学生都是成绩最差的,翘课打架上网谈恋爱的这些学生。
40年的教书生涯,班主任没有升迁过一次,也没有获得过任何荣誉奖章。倒是每年学生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头疼不已。
尽管校长每个月都会和他约谈一次,但是班主任依旧我行我素,该打的照样打,该骂的照样骂。
至今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班主任在教到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班主任语调高昂,站在讲台上,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像荷花一样,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花能做到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班主任对荷花的推崇让人感觉他可以为了荷花付出一切,后来我们才发现:荷花就是他,他就是荷花!
每年过年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请老师们吃饭,纵然是家财万贯,山珍海味,绝世美酒,但是他们唯一请不到的就是我的班主任。这件事情也给很多家长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班主任,却是一个护短的班主任。有一次我们班的男生因为打架,学校给予了带头的三个人开出处分。
后来班主任找到校长,和校长说希望能减轻处罚,给予留校观看的处分,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校长开始一直都不同意,后来班主任以辞职作为威胁才迫使校长改变了主意。因为校长害怕他走了,真的没人能代替他管理这一群最差的学生了。
我们的学校是全市倒数的学校,每年的升学率低得可怕,基本上搜罗了全市所有的差等生。
有一次班上的“二胖”因为被外面的小混混收保护费,二胖说了几句狠话,没有给钱,遭到了混混们的一顿毒打。并且扬言如果不给保护费,就不让他回家,见他一次打一次。
班主任在班上发现了二胖红肿的脸颊,单独把二胖拉到办公室询问。
后来,本来那天最后一节课是历史,后来班主任和别的老师调课了,他整整拖堂了20分钟。
放学的时候他坚持护送二胖回家,可是那群小混混依然等在二胖回家的路上。班主任让二胖先走,他一个人拦住了8个混混。
第二天,班主任缠着满头的纱布出现在我们面前,10月秋天,他脸上依然是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整整一天,我们都是在自习中度过的。
再后来,这几个混混被公安局抓住了,班主任和二胖都被叫去问情况。出人意料的是,班主任竟然把这些混混全部保下来了。后来校长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班主任说:“其实他们也只是大一点的孩子。”
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我们班的同学再也没有见过这群小混混了!
操劳一生,没有获得过一次荣誉,班主任常常自嘲:“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他还说:“荣誉其实代表的就是责任,荣誉越多,责任越大,责任大了,顾虑就多了,难免就不会出现差错”。
高三上学期,正赶上全国响起保护地球,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植树造林的口号。学校安排了一场劳动节全校大劳动的活动。我们班因为男生多,干的活也多,所以获得了一个“全校先进集体”的奖状。
功名利禄如浮云的班主任,捧着那张奖状,因为激动而颤抖的手,他哭了。这是为数不多的他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
后来我们问他为什么那么激动,他说:“虽然荣誉对我来说不重要,但是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拥有它们。”
高中毕业以后,我们有的上了大专,有的念了技校,全班没有人考上本科,我们给班主任丢脸了。步入社会之后,更是各奔东西,很少有人会再联系班主任了。
2018年8月,忽闻噩耗,班主任与世长辞了。万物凋零、百花齐谢、天地同悲、神鬼共泣。
班主任走的时候只有76岁,不是因为什么疾病而去世的,医院的检查报告上显示他是因为操劳过度,身体素质下降导致的自然死亡。
我当晚驱车赶到班主任的家里,看着病床上静静躺着的老人,形容枯槁,骨瘦如柴。和印象中那个戴着眼镜,背对讲台奋笔疾书的他完全不一样。
听他的女儿说:“班主任在退休之后,总是会坐在门口的那把小竹椅上,默默地看着门前水塘里面的荷花,心情好的时候还会读那首《爱莲说》。”
我们问她班主任临终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心愿,他的女儿回忆:“弥留之际班主任喊了几个名字,其中有一个叫张华的。”
听完这句话,我悲痛欲绝,原来班主任在临死的时候想的还是他教过的这群学生。张华正是当年我们班的同学。
可恨的是我们,从来都没有计算过他的年龄,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来看看他。当年恨他铁石心肠,如今已是天人永隔。纵然是千呼万唤,也叫不醒这沉睡中的师魂。
后来,陆陆续续地来了很多人,其中就有他当年的学生,总共来了78个,我们互相彼此很多都不认识,这些都是他带的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他们有的已经是知天命之年,有的是不惑之岁。
我们之中有的人在做着小生意,有的人还是在家务农的百姓。
老师下葬的时候,我们跪在老师的坟前,就好像面对的是一座大山,沉重如父爱一般。
千言万语,汇成浓浓的思念;一笑三哭,却再也不见故人。愧对恩师,纵百死也难赎其罪;辜负日月,心中悲唯一人不知。
当今社会,能有如此师德之人,凤毛麟角;物欲横流,常洗赤子丹心之士,何处去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