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香港通识教育教科书是这么改的

公众号改版不按发布时间显示推文,如您想及时看到榴莲EDU推文,请星标公号和点“在看”或“点赞”。

香港教育局昨日向中学发出通函,公布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改动方案并征询学界意见。其中通识科改动力度最大,包括原有六个单元改为三个学习主题:“‘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涵盖国家与香港的宪制关系、香港国家安全法、香港融入国家最新发展规划政策等。

一年多以前榴莲EDU曾发表过关于香港教育的相关热文,感兴趣的可以再看一下:

此次,香港教育界与政界均认同推行教育改革。有学界人士形容,此次改动是教改的“里程碑”,针对通识科的改动定位清晰,内容详实,将有关香港的课题纳入国家发展的框架中,有利培养学生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承担和责任。

通识科改名 大幅缩减课时

教育局向学校发出的通函包括问卷和四个核心科目优化建议。问卷提供几个取代通识科的新名称供学校选择,分别为“公民及国家科”、“国民与社会科”、“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公民与文化科”、“社会教育科”等,亦提供内地考察的主题、计划安排学习团的年级供学校选择。

问卷后附上“重新冠名科目以代替通识教育科”的课程建议,建议提及新科目三个学习主题,包括“‘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及“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

每个主题课时均分别为45至50小时,总课时由原来250小时,减至新科目约150小时。原先通识科“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内容则没有出现在新科目主题中。

维护国安教育纳入课程

较以往通识科空泛的课程宗旨不同,新科目课程宗旨明确指出,旨在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社会、国家、人文世界和物质环境等复杂内涵,并能“传承中华文化传统、加深对个人中国国籍和中国公民身份的了解和认同”。

课程学习重点包括香港问题的由来和回归历程、国家和香港的宪制关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最近五年规划与香港融入发展的规划和政策、香港国安法促进香港长远发展、经济全球化、人工智能等全新科技的发展、全球环境问题、公共卫生与人类健康等。

倡赴内地考察 写报告代考试

新科目提供内地考察机会,建议内地考察以“中华文化与现代生活”为主题,学习时数为10小时,不涉及公开考试,但学生需学习于考察地搜集资料的方法,并撰写考察报告。

建议亦列出内地考察的学习重点,包括透过网上自学与亲身前往内地考察,了解传统中华文化的特质,体会中华文化的保育与传承。

考评方面,新科目在文凭试只设一份考卷,由原来以问答为主,改为分甲部短题目/多项选择题,分数占比30%,及乙部资料回应题,占总分七成。公开考试只设“达标”与“不达标”,释放考试压力,取消“独立专题探究”。

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教联会副主席邓飞表示,改革将原有“今日香港”纳入国家发展的框架中,突出国家与香港之间的密切关联,十分可取。

教联会黄楚标中学校长许振隆认为,今次教育局征询文件中对通识科的改革,是继新高中课程开始后的重大里程碑,新科目从课程宗旨、学习重点以至考核评估均更明确和清晰。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刘国勋表示,此次通识科改革是本港教育拨乱反正的第一步。他指过去通识科一直被“黄师”用来抹黑中央与特区政府,向下一代灌输许多失实内容,以及立场偏颇的错误价值观。

他续指,希望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不可止步于此,仍须借教育加强年轻人对国民身份的认同。

中文拟取消聆听口试 英文整合必修选修

教育局昨日向中学发问卷,就优化高中四个核心科目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为期一个月。教育局发言人表示,科目优化后,可减少约250小时课时,强调这并非一刀切的硬指标,待有关方案落实,学校可根据校本需要规划课程。方案最快于2021学年中四级起实施,并于2024年的文凭试生效。

发言人表示,新方案下,中文科将精简必修和选修部分,以及减少公开评核的试卷数目,从而减少过度操练,考评方面取消聆听及口试卷,卷二增设实用写作,并增加考试时间。

英文科则整合必修和选修部分,减少教学上的重叠;数学科课程方面,学生可以只修读“基础课题”及部分“非基础课题”,若在中学文凭试中“基础课题”表现良好,最高可获第四级的成绩。

发言人指出,科目优化后释放的课时可以让学生增修一个选修科目、更深入学习各科目、在修读数学科的必修部分外再修读延伸部分、更积极参与全方位学习活动,或发掘其他个人兴趣等。

教育局指,透过问卷调查搜集学界意见后,将交与课程发展议会与考评局辖下的四个核心科目委员会考虑,同时局方会加强相关的支援工作,包括教师培训、学与教资源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来源:大公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