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学生看着不刻苦,成绩却顶尖,是智商原因?老师道出实情

带过多年重点高中的老师都知道,在高中,真正成绩顶尖的学生,并不是班里看上去最努力那些学生,而班里到教室最早,出教室最晚,一下课就追着老师问问题的学生,成绩却不是顶尖,甚至连中游都很难达到。这是为什么?难道学习真的是靠智商吗?

学习需要智商,但是如果给高中生测一下智商,也许99%的人智商都相差无几。那么,怎么解释“最刻苦的学生,成绩却不是最好,而成绩顶尖的学生,往往看上去并不是最刻苦”这个问题呢?高三老师这么解释:

第一,学习不努力不行

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如果不是通过竞赛保送大学,智商是不能决定成绩的,一个学生智商高,可能体现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方面,但是语文、英语这些学科,却需要日积月累。

所以,学霸不可能不努力,单纯靠智商想取得好成绩,在高考面前,会输得很惨。有些学生,是老师公认很聪明的学生,成绩却一塌糊涂,原因就是他学得不踏实,其实也是不努力。有人说,我数理化接近满分,但是英语和语文却一塌糊涂,让自己和好大学无缘,这样的学生可以称为聪明,但是不能称为努力,虽然他可能天天都在做题,但是只是在自己擅长的地方努力,这样的学生不会成绩顶尖。

第二,学习只靠努力也不行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那些非常努力的学生,反而成绩不好,这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都非常努力,成绩也许非常优秀,所以会被老师和家长夸,这种称赞,会固化他的思维,让他觉着靠努力就可以成绩顶尖,当成绩下滑时,他会更加努力,但是最终却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一个人用肩膀扛物品,非常累也非常努力,但是效果却并不比用小推车好,而也许就是那些不想努力的人,率先发明了小推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高中阶段,如果整天沉在题海中,往往无法自拔,这些学生非常辛苦,但是往往是越辛苦越窘迫。

第三,成绩顶尖的学生,都具备这么几个特点:

根据前两点叙述,我们就应该知道,真正成绩顶尖的学生,不仅要努力,更要会努力,他们往往有这么几个特点。

1、内驱动比外驱力重要

我学习如果就是为了获得好成绩,得到奖励或者别人的表扬,这样的学生不会是真学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原形毕露,如果成绩不再那么好了,还会自暴自弃,一落千丈。

真正的学霸,一定是有学习真正乐趣的,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能在学习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欢乐,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或者有远大的理想抱负,这样的学生不会被一时的得失打败,能够持续提升自己。

学习的驱动力,是最基础的,最原始的动力,但是却也是最难改变的,因为学习的动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孩子的性格、成长的环境等,尤其是成长的环境,父母的言传身教,这是谁都取代不了的,让老师逼着学生学习或者表扬着学生学习,能管一时,但是管不了一世,一般到了高中就出问题了,更不要说大学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方法比努力重要

真正想学习的学生,就会自己去琢磨方法,当他实验了各种方法,最后找到适用于自己的有效的方法时,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学霸所谓的方法,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

但是,这些方法不能移植到学生身上,只能借鉴,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只知道努力,但是从来不想着去改进方法,这样的努力属于低层次的努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穷忙活”,很多人穷,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勤奋,但是这种勤奋,只是身体上的勤奋,而不是思想上的勤奋,甚至可以说是思想上的懒作,所以,评价一个学生,不能只看是不是勤奋,过程决定结果,但是也可以说结果决定过程,如果你非常勤奋,但是结果却不好,这种勤奋,往往是“伪勤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效率比时间重要

真正的学霸,都是高效学习的学生,他们不会单纯去拼时间,而是去拼效率,玩的时候好好玩,学的时候高效学,这样的学生,往往成绩都很好。

学习效率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中在自习课上能最明显体现出来,因为上课的时候,即便效率不高,也会被掩盖,但是自习课的时候,你会发现,同样是趴在那里学习,但是有点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学生却效率非常低下,结果导致晚上放学后熬夜学习,影响休息,影响第二天的效率,学习陷入恶性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以,小学和初中阶段,我觉着家长不要过分盯着孩子成绩,要在激发孩子学习内驱力上下功夫,要引导孩子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如果能节省出时间,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的孩子,小学阶段即便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后劲十足的学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