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教育的深度思考,将令孩子们得到更全面的关注

美国知名哲学家、教育家兼心理学家约翰·杜威带我们深挖《思考的本质》,告诉我们身为教育者,更多的应该将关注点、目标放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如何使他们建立思考的习惯上,而非让孩子们听话、考出高分,抑或是只关注教材本身。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有独立人格、且价值观正确、又有社会感的人,而不是一群千篇一律只能读懂教科书或只会考试的被动且长不大的孩子。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培养一个孩子的时间跨度只有短短几年,而在这期间,还有各项任务和指标要背负,巨大的压力和焦虑感是免不了的,但是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这都是他们能够得到有效塑造的黄金时间。然而这些机会却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

甚至很多教育从业者只是把教育单纯当作一份普通工作去看待,以致于孩子们的行为只得被简单有效的管控方式所束缚。

然而《思考的本质》使我们重新开始关注教育的初衷及目的。它告诉我们,让每一个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拥有成熟的心智,才是教育者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

思考是指有针对性地去辨别事情的真假、观点的对错等。也就是说种种事件地发生,触发了人们的思考,有些人能够进行思考,也有些人无法进行思考。

而思考的核心起源就是对某些观点认同或是不认同,使得你去挖掘一些记忆、并搜寻一些能够与自己想要坚持的观点相一致的证据来强化自己的信念。

思考是一个极具主动性意味的行为,它不同于自然而然触发的联想和幻想,换言之,后者无益于我们的心智发展,而前者却会使我们的心智逐渐走向成熟。

坦白地说,如果一个孩子的思想需要持续按照教育者的思路去输出和呈现,那么最终他就会失去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性。

事实上,能够促进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训练,和成绩、分数、排名这些以结果为导向的事情关联都不大。毕竟“思考”这一行为地发生,是一个孩子向内生长及发展的有效证明,而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恰恰都是浮于表面的外部发展体系。

今天我们在和成年人讨论自我成长这一重要话题时,常常会问他们“你是更在意自己是否比昨天进步了一点,还是更在意你和其他朋友、同龄人之间,谁看上去更成功?”

作为成年人兼教育者,你们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更加在意自己的内在发展,那么你同样也会给与孩子同样的教育理念和空间;可如果你本身就很在意自己和其他人相比处在怎样的水平,那么你的持续焦虑也将被你融入到你对孩子(学生)的期望之中,并导致孩子在你指引下也开始只关注外在表现,而忽视内在发展。

说得严肃一点,就是主动性遭到了破坏,那么思考力也就会下降,可以说一个不够主动的人,是不会静下心来思考的,因为思考者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就是主动。

现在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学历普遍都越来越高了,但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人们,真的在心智成熟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动性等关键方面也都非常出众吗?很显然答案并不明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书中的观点并不是在指责教育从业者做得不够好,而是环环相扣的背景、制度、目标及愿景都将一线的教师们推到了一个很难实现教育终极目的的位置上。

他们也需要花时间去应付自身所背负的各种考核指标,而这一定会促使他们无暇关注到孩子们内心的诉求。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断言说,没有任何压力感的教师就一定会把大量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不是教材及授课本身。

不论是指标、制度或是教育,其终极目的都是服务于教师、教育行业以及孩子们的。而为了快速实现一些目标导致更重要的目标被忽视,所带来的结果一定是适得其反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好比,如今大量的孩子们都对阅读及学习生出了被动心态,当我们看到这一结果时,最先想到的不是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使他们更听话,而是孩子们之所以变成这样的原因究竟是为什么。

有些孩子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或是学科而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也有些孩子会因为长期被父母和老师忽视而变得不再愿意去做那些对父母和老师来讲非常看重的事情了,比如学习。

孩子的心理状态时时都有可能变化,如何将教育深入人心,其本质还是得以人为本,即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心理感受、心智成熟度、独立性、自主性等才是最底层的逻辑。

关注到这一层面的教育者,才会注重孩子们的内在发展及心理诉求。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给孩子提供一定的独立空间,使他能够有思考的机会。当一个人整天被父母或老师所“指导”或“指示”其做一些特定程序内的事情时,他的生活就已经失去乐趣了。

成年人的自律性得益于自己能够掌握许多事情的发展走向及话语权,而负面情绪也大多来自于他们无法掌握某些事情的发展。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一个每天都处在被安排的状态下的孩子,他无法发展及表现出自己真实的需求及兴趣,而当老师和家长都非常享受这种对其发号施令的状态,以满足自己的掌控感时,孩子们就会处在一种既没有独处空间、又没有诉说对象的窘境里。

试想,这种持续失控的感受,连成年人都无法释怀,在没有任何正向引导的情况下,孩子们自己又该如何通过“思考”找到出路呢。

独立性和自主性都来源于相对健康的生长环境,家庭或是学校,至少要有一方是愿意深度给孩子耐心、时间、空间和施展能力的机会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你的孩子或是你的学生有没有被尊重,有没有得到这样难得的自我发展的机会,就是教育从业者和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

孩子的生活是连贯的,其心理发展状态也是连贯的,并不是在校期间家长就可以完全不去关注,而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一张成绩单上,并以此来作为孩子是否在努力学习的证明,或是以此来作为对某学校或老师的评判依据。

同样地,对于老师也是如此,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专注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来源是哪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你观察到一个孩子情绪失落或是注意力不够集中,你会选择先和孩子聊聊、听听他自己的想法,还是直接把这件事简单地告诉家长,让他们自行处理呢?

在这一点上,大家始终要做的就是用心、用心、用心,把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们一定会感受得到;如果教育者和家长们只是一切都从自己的角度、而非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做一些所谓的对孩子好的事情。

实际上只是为了通过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来给自己贴上好老师或好家长的标签,那么请相信,你的孩子或学生也会有所觉察,他们比你想象的要聪明和智慧,他们会发现你们真正在意的不是他们。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教育并没有对从业者和家长做出明确分工,但孩子必须是一切思考和决策的焦点,这就是最该花时间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要想让孩子们变得主动、独立、勤于思考、对学习感兴趣、有探索精神,那么家长和老师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榜样,并通过你们的外在呈现和行为习惯来影响孩子们的内在思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