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曾被11所名校拒绝,被指“高分低能”,现状却被人尊敬

文/忒咪妈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分享转发)

随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从高考这座独木桥挤过的孩子,面对着更多的考验和质疑,而在高考的硝烟之中,“高分低能”话题的讨论,似乎一直没有停歇……

01“最强高中生”跌入神坛

2010年,北京高考,诞生了一名叫李泰伯的“最强高中生”。

为什么说是“最强”呢?

来自于最好的高中:人大附中

三次获得全国奥数一等奖,被保送到北大天才集中营—北大数院

高考之后,以703的傲人成绩,稳坐北京理科状元的宝座

在那个夏天,李泰伯作为天之骄子,被媒体争相采访,国内不少名校,纷纷投来橄榄枝。

但是,就在大家期待高考状元择校的时候,李泰伯却突然从神坛降落,变成了人人口诛笔伐的目标。

为什么呢?

原来,李泰伯放弃了国内保送的机会,申请国外名校,但是接连被国外哈佛、耶鲁等常青藤名校拒绝。

而此时,当初的夸奖和盛赞,有多么美妙,如今的骂声和吐槽,就有多么刺耳。

一时间,“高分低能”、“书呆子”、“活该”、“崇洋媚外”这些词汇,遍布于民间、网络,也让李泰伯,陷入了深渊之中。

不少人添油加醋:怎么样?高考状元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美国人家根本看不上,这就是“高分低能”的下场,光凭高分,没有创造力,就算成绩再好,也没有什么前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这些质疑和讨论,“最强高中生”李泰伯彻底被拉下神坛,一时间,流言飞起,而李泰伯也陷入了重重的失落之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2高考状元人生逆袭,谁说“高分”必定“低能”?

11年过去了,当初被指“书呆子”的李泰伯,究竟怎么样了呢?

难道真的如同那些饭后茶余的谈资一般,沦为“应试教育”的悲哀了吗?

事实上,在那个夏日,风波来临的时候,李泰伯确实低落了很长时间,但是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一蹶不振。

在众人指指点点的时候,李泰伯认真分析了自己被拒绝的原因,并且认识到自己和名校之间的差距,重整旗鼓、再接再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此后11年的时光里,李泰伯通过努力,迎来了自己的“开挂之路”。

在清华委培一年后,开始申请香港大学,并获得香港三大名校的全额奖学金

2年后,向麻省理工学院咨询是否有交流项目,之后,MIT不仅给了李泰伯全额奖学金,还让他进入全美最好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专业”学习,并且给他提供了剑桥大学交流生的机会。

硕士毕业后,李泰伯选择攻读医学专业,报考了17所世界名校,超过半数投来橄榄枝,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

2017年,李泰伯在社交媒体上公布了自己将前往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医学和哲学双学位博士的消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目前,李泰伯已经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方法学》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一切的荣誉似乎全部抛了这个曾经被很多人吐槽的“高考状元”身上。

但是,看起来明媚耀眼的背后,每一次都是失败后的崛起和反省,每一次都是用汗血堆积而起的成就。

看起来水到渠成,但是只有李泰伯自己知道,在逆袭这条路上,他到底付出了多少。

不得不说,在亲身经历过那个“过山车般”的夏天之后,李泰伯的重新出发,确实给自己的人生,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的现状也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

事实上,可能到如今,还有人在吐槽应试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有很多家长,只为追求孩子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生活技能以及面对挫折的教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确实给了天下学子,一次公平竞争的机会。

而当我们跨过独木桥的时候,接下来的考验,才是需要我们去独自面对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家长教育孩子,成绩和抗挫力同样重要

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我们越发能感觉到,在拥有好成绩的背后,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抗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应试教育的存在,必将有它存在的理由,而对于我们家长来说,除了给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之外,还要在生活教育上,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一次次摔倒之后重新爬起,也能让孩子面对生活时,就算无力、无奈,也能够坦然面对、重新出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作为家长,究竟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抗挫力”呢?

1)做好“榜样作用”

事实上,我们无法回避“遗传基因”的伟大和局限性,因为在孩子身上,总能多多少少找到父母的影子。

这也是为什么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了。

所以,作为父母,不能低估“榜样效应”的作用。

在一次试验中,选择了两对父子,孩子都是6岁的年龄,在实验过程中,要求两个父亲,不慎摔倒在地上。

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父亲,需要别人去搀扶才能爬起,而另一个会主动爬起来,并让孩子观看。

在试验之后的跟踪调查后,其中,自己主动爬起来的父亲的孩子,在抗挫折能力上,比需要搀扶父亲的孩子,更强。

这就说明,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孩子小时候,就具有极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而且坦然面对,并且积极解决,那么孩子也会变成你渴望的样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塑造他们的性格

性格除了具备天生因素之外,后天的塑造和环境同样至关重要。

一般单亲家庭中,孩子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性格相对内向,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的话,也会给孩子的性格,带来很多的弊端。

所以,从孩子出生之时开始,就应该去塑造孩子的性格,在这里要提醒一点,塑造不代表强行锻炼。

塑造的本质在于,通过家庭和谐、亲子关系等各方面的教育,去让孩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

简单来说,书香门第出身的孩子,虽然可能成绩不怎么优秀,但是其身上会带有一种书香气。这就是性格塑造。

所以,在日常亲子相处中,我们可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敢于冒险”、“别被完美控制”、“逐渐提高标准”来塑造孩子的性格。

让孩子处于一个具备安全感、信任感,并且能够有独立思想和价值观的个人,只有这样,当他们面对难题时,才会有独立的思考,不至于钻牛角尖、一蹶不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给孩子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孩子犯错了,或者考试没考好,我们家长总会“象征性”地鼓励孩子。

什么叫象征性呢?就是没意义、没目标、没实践。

比如说“这次没考好,下次加油”、“没关系,爸爸妈妈相信你是可以的”……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但事实上,有用吗?并没有。

还不如把这些象征性的鼓励,转化为实际的建议和反馈,比如说孩子考试考砸了,要知道为什么考砸,可能在某方面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总结问题,逐步解决,让他们有复盘、分析的能力。

只有这样,遇到挫折,就不会“主观性放弃”,而是积极寻找原因,复盘重新开始。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忒咪妈妈寄语:

其实,世界上并不缺乏天才,只是很多天才,并不会将“天赋”贯穿到底,这就体现了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重要性。

就像李泰伯一样,11年的时光,可以摧毁一个人,当然,也可以塑造一个人。

在高考这条独木桥上,到底是向前,还是向后,并不取决于“应试教育”的短板,更多地在于自己的选择。

今日话题:

你会特别关注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你是怎么培养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