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考“第十名”的孩子更出息?尖子生家长不理解:第一有错吗

在孩子们刚刚踏入小学后,接触到了正式的考试,也有了排名意识。

从那时起“考第一”这个词也一直挂在家长嘴边。“考第一妈妈带你去游乐场”、“考第一就带你去吃披萨”,似乎只有成为了第一名,才是合格的学生,才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未来才会有出息。

但是每个班级或年组,第一名只能有一个,那其余的孩子怎么办?一定会比前几名的孩子差吗?答案或者许让家长轻松些。

上小学期间,“黑马”往往出自第十名左右?

在学校范围内,学习好的孩子固然会得到重视、被人看好,但也曾有人为中等成绩的孩子“发声”。

31年前,杭州的一名小学老师周武参加了同学聚会,他惊讶地发现,从前班级里名列前茅的孩子如今变得普通,反而是成绩中等的孩子小有成就。

这一现象打破了很多人固有的认知,不禁疑惑:学习最好的孩子,会不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周老师用了十年时间,追踪了小学151个孩子毕业后的发展,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小学时排在7~15名的孩子,进入初高中后名次进步的比例率达到81.2%。

这就是后来被大家熟知的“第十名效应”,泛指小学期间看似成绩在中游浮动的孩子,往往是后劲儿很的大的“黑马”。

不仅仅是这位小学老师,作家林清玄也提到过:现在世界精英并非当年的尖子生,而是第7名到第17名的孩子,可这个观点始终存在争议性。

尖子生家长表示理解不了

“第十名效应”结论一出让很多家长重新燃起希望,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尖子生的家长觉得理解不了,考第一明明很优秀,哪里有错吗?难道我还要刻意让孩子退步几名吗?

孩子排名刚好在第十名左右的家长充满信心,现在不是第一不代表以后没出息,就别让孩子那么累了。

另外更多的家长处于迷茫观望状态,小学虽然离高考还很远,要不要逼着孩子往前考一考?还是安于现状,成绩中游不下跌就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为何“第十名效应”在身边经常出现?

其实大家并没有看到“第十名效应”的本质,忽略了这些孩子的特点。之所以后来的“成功人士”中有很多当年成绩中游的孩子,不是因为第十左右的成绩,而是这一类孩子身上特质决定的。

1)思维活跃,课外知识丰富

要承认第一名的孩子很优秀,但他们的弱点也在于思维比较固化。而成绩中游的孩子会把一部分精力分给课外知识,思维活跃会变通。

2)不看重“竞争”,人缘较好

经常考第一名的孩子会有站在顶端的惯性,他希望超越身边每一个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种想法并没有错,只是对于同学来说在他身边压力过大,带来的后果就是“因优秀而孤独”,甚至招来其他同学的嫉妒,导致人缘不是很好。

成绩中游的的孩子会努力学习,好胜心没那么强,同学更愿意和他相处,因此他是赢在了“人脉”上。

3)懂得劳逸结合,身心更健康

成绩中游的孩子没有那种“我不能考第二”的压力,不会逼着自己放弃课间活动去学习,身体健康心理压力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通过以上对比,家长就会懂得第一名和“第十名”都是好孩子,但他们身上的特质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但只有这些特质,少了成绩谁也不能保证孩子能一路顺利,这也提醒了我们“第十名效应”虽然有理可据,但家长和孩子的心态要摆正。

“第十名效应”不是定心丸,要正确看待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的排名会在以后有很大变化,“第十名效应”是提醒尖子生别太紧绷神经,并鼓励中有学生和家长不放弃的心态。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结合未来再看,它并不能作为一颗“定心丸”,让家长和孩子误以为:考第十左右的孩子最棒。

小学看似离高中和大学还很遥远,但在这一阶段养成的习惯,还有掌握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要经历“幼升小”,面对学校内各种新鲜事物,重新交朋友,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麻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学老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一样,无微不至照顾每一个孩子,这时孩子很需要家长帮忙。

标签: 小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