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接受批评?家长巧用“语义效应”有效沟通,将教育落到实处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成为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然而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都会遇到一个共通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只爱听夸奖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该怎么办呢?

有的孩子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慢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但也有的孩子只是由“熊孩子”长成了“问题少年”。

咚咚是个不爱写作业、不喜欢背书的小学生,他的父母每次对待这件事的反应就是耳提面命地批评,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输在起跑线上等等。

但是孩子对父母的做法十分抵触,有时候甚至故意对着干,让他往东他偏要往西。每次回到家依旧我行我素地看电视玩游戏,根本不考虑父母说了什么,觉得大不了就是挨顿打骂哭闹一顿,然后自己一个人不吃饭不理人。父母也是干着急。

面对这样无计可施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不妨尝试一下“语义效应”,轻松化解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问题,让教育更有成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什么是“语义效应”?

所谓“语义效应”,顾名思义,就是不同的说话方式传递的意思不一样,给人的感受更是大相径庭。

通常的情况是,当你的话给孩子更多“获得感”的时候,更容易引起他(她)的认同和共鸣,孩子就会比较愿意接受你的建议。相反,孩子可能会陷入负面情绪,甚至抱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有的家长发现一些孩子在家是“小霸王”,到了学校却比较听老师的话。有时其实是因为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语义效应”,通过孩子们的得失感来引导他们的情绪。

比如说,老师会给作业做得好的同学贴一朵小红花,小红花贴得越多孩子们就会越积极,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如果也想学习老师的方法,用“语义效应”与孩子沟通,就先要了解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为什么孩子不愿意接受批评?

★ 自尊心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

人人都爱听表扬的话,所以自古就有“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比起成年人,孩子的自尊心更强烈,家长应该小心呵护、正确引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比激烈的谩骂,心平气和的讲述更有亲和感,比如可以通过自己成长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样去做才更合适,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本身。

★★ 认知有限,无法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这一点在那些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因为他们认知有限,有时候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或别人造成多大的影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前段时间关于“养孩子对狗不好”的话题很火,虽然是调侃但也能说明问题。那些三两岁的小孩之所以对狗狗很“粗暴”,可能只是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这样会让小狗不舒服。

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共情能力也不强,所以无法想象别人的痛苦。

★★★ 家长失信,孩子不认同父母

大家可能都听过“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传为佳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现在一些家长还抱有“孩子还小,骗骗也没关系”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孩子的自我意识会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展,他们会慢慢学会着去判断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因此当家长在孩子面前一而再再而三地“失信”时,孩子就会渐渐不认同自己的父母,从而对家长的批评也毫无感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三、家长如何运用“语义效应”与孩子有效沟通?

※ 与孩子沟通时转变说话方式

要知道,只有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才更容易卸下心防,听进去家长的话。

所以家长在孩子犯错后最好不要第一时间去指责,而应该先说说孩子做得不错的地方,然后在提出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这样孩子反而比较容易接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让孩子有“获得感”,而不是“失去感”

很多游戏都有个心机的设计,那就是完成多少任务就会获得勋章、金币等奖励,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不断完成任务、挣取奖励。

其实同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要增强孩子的“获得感”。

比如孩子有件事情没做好,家长不妨告诉他(她),如果下次改正就会获得奖励,而不是呵责他(她),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让他(她)受到惩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少拿孩子做比较,先有“好父母”才有“好孩子”

很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不管做什么、做得好不好,家长挂在嘴边的话都是“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

首先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并不是一无是处,你也没必要吝啬你的夸赞,这样他(她)才会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其次,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实际上孩子也是家长的镜子,家长也并非十全十美,也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与孩子共同进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总结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犯错的时候,这时家长的正确引导就至关重要。家长们不妨尝试一下“语义效应”,与孩子有效沟通,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标签: 孩子 小红花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