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些大学教师、博士、教授选择到南方的大学就业,对此现象你怎么看?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曾经的重要经济中心地区和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的发展、崛起、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资源枯竭等方面原因,经济发展步伐逐步放缓,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的现象,一大批优秀人才通过各种途径跳槽到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工作。不少东北地区高校培养出来的教师、博士、教授也选择到南方的大学来就业。

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要辩证的看待,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说明东北地区一些高校已经到了必须要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关键时期

人事制度改革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能不能靠事业留住人、靠事业吸引人、靠事业成就人不是一句纸上谈兵的话,更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空头支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举措和真真实实的践行。

以前我提到过,我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流失一批入职不久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这些博士大多数是刚到学校一两年,就选择离开。我对这个现象做了一些了解,他们离开的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待遇不好、发展潜力不大,缺乏干事创业的氛围。之所以他们这样认为,主要是他们觉得会议太多了,各种杂事比较多,静不下心来搞科研和学术。

另外他们能够毫无牵绊离开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家庭和婚姻的牵绊,正如徐志摩在《再别康桥》里所写的一样“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但是,我想东北地区这些离开学校去南方的大学上班的人才绝不可能完全属于这个类别。实际上,我所在的大学除了每年离开一批博士之外,也会有一些人才被引进过来,这些被引进过来的人才大部分来自于北方,以东北地区居多。

他们来我们学校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说,你们所给予的工资待遇并不比在原来的学校要多,只是觉得今后有利于子女的教育和成才发展。而且引进后所享受到的人性化待遇是在原来学校所没有享受到的。

而我所在的学校所能解决的问题无非就是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安置,以及相应的配套待遇。但是他们依然愿意来。

由此可见,待遇并非是关键因素,而是人事制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在经济上PK不过南方地区的高校,那就只能在人才服务、人才待遇这个方面来留住人才了。

实际上,在做好人才服务这个方面来留住人才是最关键的。我们常说吾心安处是吾家,就是表达出人才对于解除后顾之忧这方面的期待。

在东北地区可能今后的子女教育这方面会处于不太好的状况,而南方地区在基础教育这方面确实是有比较大的优势,这也是他们愿意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的一些大学之所以会出现这个人事制度需要改革,而且需要继续改革的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思维方面出现了问题,开拓意识方面出现了需要改革的地方。毕竟制度的生命就在于执行,如果一个制度不执行,那就失去了制度的意义,在这方面可能这些学校要有所改变才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也是东北地区人才流失所给予原来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启示和经验,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才,只有尊重人才,人才才会涌现出来,这是一个正比例的关系。

但是人事制度改革又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必须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够取得成功。这个改革是有一个阵痛期,过了阵痛期也就好了,就像在首批双一流建设当中被列为双一流建设 B类高校的东北大学一样。

这几年东北大学可以说是忍辱负重,一雪前耻,在国家三大奖上,获奖数量、获奖质量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评估当中,有望重新回到A类高校的序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二,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越来越凸显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把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并称为四大民生工程。教育是始终摆在最优先的突出位置,而教育公平也是社会公平的核心要义,只有确保教育教育公平,保证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权益,才能确保社会公平。

但是,从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已经越来越好。就如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省来说。虽然广东省的高校数量并不是全国最多的,高校的顶尖水平也不是全国最好的,但是发展的质量、发展势头却是全国最好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各个学科领域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一方阵,比如说在中山大学在综合性院校里面排名比较好;在理工科大学里面的华南理工大学;在师范类院校当中,华南师范大学是非常不错的;在农业类大学当中,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属于佼佼者;在医药类院校当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这些学校能够这么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校所在地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支撑起学校的快速发展。

毕竟教育是需要一个长期持续投入的一个过程,没有长期持续的投入,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就像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来说,办学只有短短的10来年,但是他的办学水平可是超出了很多学校几十年的办学成就,而且还比几十年办学出来的效果要好,这就是经济支持力度的效果,用资本市场的话来说,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可能有的人会说,如果把教育与经济相挂钩就会使得教师或者教育有了铜臭的味道。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缺少了经济发展支撑就好像丧失了土壤的树苗一样,不会再长大;缺少了教育的支持,经济也会像缺少了水的鱼儿一样,不会再活蹦乱跳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此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互相提升的一对矛盾,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也要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反哺教育,这样才能和谐共生、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说一说吧!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