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真忍不住为她哭了,希望以后她可以多笑一笑

我就认识一个女孩——

被动地去接受、被迫地变成熟,成了她童年生活的常态。

出生没多久,母亲便扔下她一个人跑了。

几年之后,父亲和继母也选择离开。

为了生计,大人纷纷走出闭塞的乡村,去往大城市打工。

不过十岁出头的女孩,从此照顾起两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和年迈多病的奶奶,四人相依为命。

然而,即便你多么辛苦地过日子,生活也不一定会给你一颗糖果。

又是奶奶陪着她做功课到后半夜的一晚,老人没忍住打起了盹。

只是这眼睛一闭,又成了一场离别……

陪伴的缺失、奶奶的去世、童年的终止……让她不得不成为一个“小大人”

就像村里人很少记得她的大名,都只爱唤她——

《矮婆》

点开影片之前,“矮婆”这个过于成熟的名字,让我以为这是部讲述老年人生的电影。

没想到,它竟是对一个还未发育的孩子的称呼。

所谓“矮婆”,是乡村里常有的一种外号,因为取个贱名,不生病好养活。

乍看,低幼的年龄和成熟的称呼,透着极不和谐的反差。

细看,“矮婆”身上有着一类特殊群体的现实缩影——

留守儿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电影的镜头很近,近到你能看见一个留守儿童童年的失落,也能看到乡村生活最真实无力的一面。

“矮婆”的大名,叫蒋云洁

她是个不爱笑的女孩,总是习惯嘟着小嘴,沉默寡言。

每天在上学路上痴痴望会儿天空,那是唯一独属于自己的时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为自从父亲和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后,12岁的她就挑起了家中重担——

清晨起来,给妹妹和奶奶煮饭。

草草装上一个红薯在书包里,就得赶着去学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傍晚放了学,趁天没黑赶紧去山里挑柴回来烧火做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夕阳下运稻谷的一幕,小小的身体爆发大大的力量。

却让人想穿进屏幕去抱抱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大家完全把她当一个小大人,她也似乎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还有谁记得,她只是个孩子啊?!

看完电影,这是最让我心疼的——

在生活负担与被迫早熟的打磨下,她已成了失语人。

镜头下,矮婆云洁总是沉默的。

面对父母,她不能像妹妹一样去哭闹着撒娇。

明明父亲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回来,可能过年都不能再见上一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云洁只是木讷地回了个“嗯”,掩饰住自己的情绪不让人看见。

转身,一人躲坐在门角端着饭碗一声不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方面,是因为她比妹妹们年长,过于懂事。

另一方面,她自知自己是个“没有妈妈的孩子”

所以当学校老师布置作文题《我的妈妈》时,在别人看来最普通不过的作业,却快要把她逼疯。

“妈妈”对于她来说,就像一个空洞的代名词。

可就算恨亲生母亲抛弃了自己,写作文时她还是忍不住问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毕竟,看着妹妹得到奖状可以贴到妈妈的房间里炫耀,她何尝不心生羡慕呢?

遗憾的是,即使她也得到奖状,她又能向谁炫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两个妹妹,她被扣上“长姐如母”的帽子。

邻居送了两个桃子,妹妹自私得一人享有,她却要分一半给更小的妹妹。

生活里一让再让,不管有多不情愿也只能独自生闷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面对奶奶,她成了帮父母尽孝的替补。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不在身旁的父母,云洁和奶奶更像是彼此的精神支柱。

她是奶奶的身体——

下田地,上屋顶,打理这个贫瘠的家。

特别是云洁临考试的那个凌晨,突逢大雨。

家中缺失年轻的劳动力,颤巍巍的老人只能拄着拐杖在门口大喊:

“下大雨了,矮婆,快起来接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是要怪奶奶太狠心,不懂得心疼孙女?

还是天公不作美,让她们的生活雪上加霜?

多的只有无奈。

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个类似的凌晨,年少的女孩要在梦中被叫醒,去承担生活的意外?

而奶奶则给了她唯一的爱和教育——

虽然祖辈之间沟通不多,但这份爱藏在了每个深夜的陪伴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恨铁不成钢的批评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因让孙女接漏而愧疚,目送她上学的背影里。

可惜,本没有太多的童真童趣,生活还一直在让她失去……

当面对奶奶的突然离开时,一向沉默的云洁忍不住了。

只是她连哭,都没法大声放纵。

一边抽泣一边克制,她要考虑在场的乡里人,要照顾还不懂生离死别的妹妹。

我理解云洁肩上的责任,心疼她的成长遭遇,更看到了留守儿童面对生活是多么无能为力。

影片里,还有不少细节暴露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困境——

比如,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常常有着拿不出学费的无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艰苦落后的教育环境,留不住师资力量。

代课老师为了生活,甚至不得不逃离山村外出打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又或者还没读完书的孩子,已经荒废学业,沾染上各种恶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些让你不禁去思考:

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只有贫困匮乏、孤单留守,那他的未来会是怎样?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没有演员,出演者就是本人,导演花了六年时间去记录他们的生活。

《矮婆》就像是对他们命运的一种预言,只是在电影里把结局提前预演了一遍。

现实中,代课老师真的外出打工,荒废学业的孩子不再上学,他们早早步入社会,尝尽打工的艰辛。

这是电影幕后的现实,也可能是很多乡村留守儿童长大后的未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我国有留守儿童1550万,群体最大规模处在6-13周岁间。

这些数字是冷冰冰的,重要的是背后不可忽视的细节。

6-13周岁正是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和知识教育的年龄段,可是不少贫困儿童面临着的是双重缺失。

就像影片里的云洁和她的同龄朋友们,缺失着亲情的陪伴,还要担负生活的重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们身边,还有更多过着物质与精神双缺失生活的留守儿童,需要被关注。

贵州边远山区里,留守的姐弟三人。

记者询问弟弟:“你妈妈呢?”

小小男子汉一下子绷不住,哭了出来:“不要我们,改嫁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宁夏的西海固,因为生活的艰苦。

小小年纪的孩子,手却成了这般模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原本可以收获快乐的童年里,他们却因为贫困,过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生活……

心酸之下,更多的是心疼。

故事虽然充满了留守儿童现状的残酷,但最后的结局,给了云洁一丝生活的光亮。

一个春日的清晨,她惊奇地发现,那盆在冬日里几乎被冻僵的多肉在春光下冒出了新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未笑过的云洁,偷偷地笑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标签: 矮婆 云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