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个“懒癌症”,做事偷懒、不负责,心理学专家:只需1招

很多孩子开始变得越来越懒惰。每天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日子,看着也是非常的潇洒。当然在父母的心目当中,自己这样做是对孩子的宠爱。

可是事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些人不仅为这些孩子感到担忧。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孩子走上社会上开始成为了“巨婴”,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愿意去做,不愿意学习。当然,这种情形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来。

之前和一个读者聊天的时候她表示自己最近要崩溃了,孩子在家里面待了差不多多半个月。刚回家那会,自己还每天给孩子做饭,心想着半年不见了,给孩子做好吃的。可是过去时间越长,自己内心就越气愤。孩子怎么懒成这样了?早上起床不叠被子、吃完饭不洗碗、衣服脏了也不愿意洗,真是回家来享受生活的。

也有宝爸表示:我家儿子一开始一直是走读生,毕竟学校离家里面近。等到了初中想去另外比较好的学校,所以选择住宿。没想到就是住宿被发现出很多的问题。孩子从来不洗袜子,每周都是打包带回家。在寝室也不愿意打扫卫生,自己扔垃圾也不收拾。许多同学去找老师告状,老师迫不得已给我们家长打电话。

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确实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懒癌症”。明明自己可以完成的事情,硬是要不愿意动弹,想要享受。就算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也会考虑怎样偷懒,做事也不认真负责。

当然,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询问很多孩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孩子变成懒癌症,还是和爸爸妈妈本身有关。

第1点、父母的“唯学习论”

一些孩子在家里面就是早上起床之后,爸妈还会把饭菜递到他的手上去。要是孩子说要帮忙给洗菜、洗碗,父母只会表示:“这些你都不需要做,妈妈来,你去学习去!”实际上,孩子回房间也没有学习。

上面这讲述的是“唯学习论”,父母将所有的视野放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身上,所以不在乎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即使孩子想要帮助,父母也是一种你不需要做的态度拒绝。

第2点、父母过分低估孩子能力,不愿孩子尝试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家长不相信孩子的能力。为什么呢“认为孩子没做过,不会弄,还不如自己来的快,不用受气。

就有孩子表示,自己想帮妈妈做饭,她说:“你一边去,自己做的饭还不好吃,做了过会我还要重新做。连水都不知道怎么放,你还能做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谁都是从会到不会的,父母却以这种态度拒绝孩子,必然让孩子没有信心和机会尝试,所以从头至尾都是不会的状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必然选择让自己舒服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去和爸爸妈妈争执。实际上,我们应该清楚的是,是自己的过分纵容让孩子没有参与感,所以面对生活中的事情也就无法自理。

而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表示,要是真的想让孩子告别“懒癌症”其实最一开始就应该考虑就是父母懂得适当的爱护,而不是过分的溺爱。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让孩子参与到“做家务”之中。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信大家都听到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这其实就说明了做家务其实非常重要,只有在家庭关系中比较融洽,孩子能参与到家庭服务之中,才能促进孩子未来的发展。在家庭之中锻炼,才能让孩子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孩子不喜欢做家务,或许就是“懒癌症”的开始。小时候在家里面懒,长大之后就会在社会上、工作上懒。之前也有相关的哈佛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孩子做不做家务,其实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1点、责任感

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做家务不是孩子必须的事情,实际上做家务是一种劳动付出的体现。孩子明明有能力可以花费自己的时间去做一些事情,为什么他没有做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孩子适当做家务的话,一定会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考虑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最重要的是,在家庭之中,爸爸妈妈和孩子都应该为孩子做出一定的贡献。

孩子在学习是非常辛苦,爸爸妈妈在打工挣钱其实也是一样的。父母不能仅仅因为觉得应该让孩子好好学习就直接不愿意让他参与家务之中。

不管是简单的洗碗,还是孩子自己洗袜子,这样会让孩子不觉得自己的事情是爸爸妈妈需要做的。会让孩子有一种责任感,这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必须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2点、团队意识

我们也都知道,家里面虽然天天打扫,但有些时候还是需要有一个大扫除,一些角落会被打扫的极为干净。只是家长考虑到孩子学习,所以孩子或许很少的参与其中。

实际上,家庭的摆设以及家里面的一些家具或者其他的东西的清理,会让家里面显得焕然一新,孩子如果真的参与也会感受到十分的开心。

如果不参与家务活动,其实会给孩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要是孩子到了学校里面,会不会在全班都努力打扫教室的时候他选择退出?或者看到别人打扫,也不愿意去帮忙。这样的孩子会被全班孩子嫌弃,甚至表示他没有团队意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培养自己的孩子呢?如何让他参与到家务当中,改掉自己的懒癌病呢?

第1点、手把手教孩子学习

我们每个人了解任何事情都是从会到不会,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如果真的考虑到了孩子本身的情况,其实我们应该慢慢耐心的教育孩子怎么洗碗?怎么扫地?

一些父母叫孩子去做家务,自己却去看电视,孩子内心会有不安全感和不平衡感,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利。如果有条件,就站在孩子旁边,这时候也不要批评孩子,而是给予一定的肯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2点、父母规划任务

有些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去做一件事情,而是父母本身不明确孩子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要培养孩子干净卫生的习惯,父母可以让孩子每天去倒垃圾。

当然如果孩子没有做到的话,一定要看着他带着垃圾下楼,让他养成这种习惯,而不是“两天打渔, 三天晒网”,只有让孩子坚持下去,才能真正的感受到这种做家务的感觉。

父母可以依据孩子本身的能力,给孩子规划一定的任务。总之,不能让孩子闲下来不参与本该一家人做的事情。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3点、父母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学习是非常重要,但是一些精神品质的培养更为重要。我们希望家长可以看到孩子做家务所带来的好处,积极 的支持孩子做家务。

不要因为觉得担心影响孩子学习而拒绝,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懒散,永远也不愿意付出。大家如果觉得比较心疼可以给孩子一定的奖励,让孩子体验劳动的果实。

如果你觉得自己孩子懒散,可能最先反思的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做一些过分宠溺的事情。放下自己内心的担忧,让孩子参与其中,我们相信孩子也会变得勤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