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奖获奖数偏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或沦为双一流B类?

8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0年“三大奖”初评结果。这三大奖荐是国家最高等级奖项,也是我国影响力最大的科研奖项。

国家科研奖励“三大奖”具体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合计评选项目不超过300项,竞争激烈。

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在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遴选时,会对高校的科研能力有硬性要求。作为份量极高的三大奖项,自然会成为体现高校学术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2016年-2020年各高校的科研表现

说明:由于专项项目非高校普遍参与且非全部公开,本文国家三大奖的统计不涉及专项项目,只针对通用项目进行统计。同时,本文统计的为项目第一完成人所属单位,附属医院计入所属高校。2020年使用初评结果。

纵览各大高校在“三大奖”的表现,虽然“双一流”建设高校光芒难掩,但不少未上车的高校同样表现抢眼,是“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有力竞争者。

如今,2020年已经走完四分之三,首轮“双一流”建设周期也即将落幕。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动态调整的,而在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遴选时,会对高校的科研能力有硬性要求。作为国家最高等级奖项,“三大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会成为体现高校学术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按照“双一流”大学每五年一轮评选的机制,2021年“双一流”高校名单将会有所变动,会有新的院校加入进来,也可能有个别在第一轮名单里的成员被踢出局。前段时间,众多“双一流”高校完成了“双一流”建设周期总结,绝大多数高校都获得了评议专家的高度肯定。

过去五年,清华大学共获得45个奖项,是斩获的“三大奖”数量最多的学校;浙江大学获得的“三大奖”数量为36项,位列第二;上海交通大学获得33项国家级科研奖励,位列第三;另外,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3校获奖数量均超过20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方面,获得数量较多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13项)、北京大学(13项)、上海交通大学(8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项)、复旦大学(6项)、西安交通大学(5项)等。

国家技术发明奖方面,获得数量较多的高校分别为浙江大学(13项)、清华大学(10项)、哈尔滨工业大学(7项)、西安交通大学(6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项)、大连理工大学(6项)、北京大学(5项)、华中科技大学(5项)、东南大学(5项)、中国农业大学(5项)、中南大学(5项)等。

国家科技进步奖方面,获得数量较多的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22项)、上海交通大学(21项)、浙江大学等。

从榜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是比较“危险”的,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获奖数量都有点偏低,表现最好的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山大学仅获得了4个奖项,与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数量一致,而另外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湖南大学和东北大学,获得奖项数量分别为11个和8个,都遥遥领先它们。

如果在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行遴选时,“三大奖”作为衡量高校学术科研能力的权重很大的话,那么就意味着它们当中有3所学校会被湖南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所取代,“降级”至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

当然,这种结果是这几所高校当中的任何一所都不愿意看到的。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如果真的发生了,你认为会是哪一所学校?不知实行动态调整机制的双一流建设名单上,未来会出现哪些新鲜面孔,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