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那位轰动全国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后来发展如何?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就好像下棋一样,你只能控制自己这方的棋子,却无法断定对方下一步会走在哪。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无法控制的事,比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反潮流小英雄”黄帅,就是一位典型的人物。她出生于1960年的北京,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我国的经济发展,农产业发展都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黄帅正是处于这样一个年代,她的父亲是南京大学毕业的物理系教授,母亲则是一位家庭主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位传统的家庭女性。

黄帅还有个妹妹,一家四口在那个年代来说算是中产阶级,生活宽裕,而黄帅从小就受到父亲影响,个性鲜明,对于学习,还有老师的教育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1973年,13岁的黄帅已经是北京时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作为过来人都知道,老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好习惯,都会要求大家写日记,来记录自己每天身边发生的事,黄帅那个年代也不例外。

只是,让老师们没想到的是,黄帅不仅个性别具一格,就连写出来的日记也是那么别具一格,9月7日,老师要求学生们统一将日记交上来,她想要深入了解学生们每天的真实生活,可是当老师收到黄帅的日记后,赫然看到上面写着“今天,××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做了些小动作,老师把他叫到前面,说:‘我真想拿教鞭敲你的头。’”其实这很容易看的出,就是一位同学因为上课调皮,结果被老师训斥了。

但是没想到正是老师说的一句话,引起了黄帅强烈“抨击”,她在日记中反驳道“这句话你说得不够确切吧,希望你对同学的错误耐心帮助,说话多注意些……”,作为老师来说,对待学生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之深责之切,这位老师说想要拿教鞭敲同学的头,也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目的或许是想要让学生知道,做错了事,是要被责罚的。

但在黄帅严重,老师是以权谋私,并没有正确的教导学生,于是才写出这样的日记,当然,其中还有很多黄帅表达自己心中不满的纪录。俗话说,当你对一个人不满的时候,他做什么都是错的。当老师看到黄帅日记中所纪录的所感所想后,结果可想而知,很快,全班同学也知道了她的“壮举”,并且,老师明确表示,不希望同学们跟她学。

一时间,黄帅成为了同学们孤立的对象,他们不仅不和她玩,还在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这让黄帅觉得很委屈,她觉得这都是老师指使的,就是因为自己在日记中提到了老师在教学中不当的地方,没想到却换来了这样的结果,于是,她给《北京日报》写了封信,说出了自己这两个月来所受到的遭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心中,她直言不讳的写到“我是不过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自己上,可是老师一直抓住不放”,然后还说,很多天来,我都吃不下饭,晚上半夜还会做梦惊哭,她将老师的行为比喻为,就教育制度下“师道尊严”奴隶主,而她则是那被奴役的奴隶。其实黄帅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为了调和她和老师们的矛盾,但没想到,一封信却引来了更大的风波。

黄帅的信,被有心人利用,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老师和同学们更加不理解她,觉得她是个“异类”,父亲也因为她被开除公职,甚至还被捕入狱,母亲本就是家庭主妇,根本受不了打击,很快就病倒了,这一系列家庭变故,打得黄帅措手不及,小小年纪,16岁便开始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在父亲不在的那段时间,她要照顾9岁的妹妹,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黄帅并不是个服输的人,在人生遭遇打击的时候,依然刻苦学习,1979年,黄帅考入了北京工业大学,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但当年的那件事,依然是她心中的一个结,1981年,21岁的黄帅决定为父亲平反,于是开始四处写信,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还父亲清白,24岁时,大学毕业后,黄帅也加入了留学大军,随后便在日本嫁人生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她的根在中国,心也在中国,1998年,38岁的黄帅依然带着家人回国生活,并进入了母校出版社工作,中年时,黄帅看着已经老去的父母,心中愧疚,时常回家陪伴二老,因父亲以前是做学术研究的,所以黄帅常将自己写的文章给父亲看,父女两一边探讨,一边享受天伦之乐,2017年,这位当年轰动全国的“反潮流小英雄”因癌症在北京去世,她的事迹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传说。

标签: 黄帅 北京 毕业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