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从一座山去另一座山
“你为什么在两年的支教结束后依然选择留在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呢?”
或许是出于对美丽中国支教“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的优质教育”愿景的认同;或许是因为两年的支教结束,有些问题却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许是因为关于农村教育,发现自己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于是,曾支教于云南楚雄州大姚县湾碧小学的1618届项目老师董芮伊,在两年项目结束后,还是依然选择留在了美丽中国支教。她即将作为保山的地区主管,为农村教育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是,我们往往不知道,每一个决定和选择的背后,都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还有无数个辗转反侧,陷入沉思而不能入睡的夜晚。此刻,像极了两年前,在决定去湾碧的瞬间,似乎有一股力量支持着她,带她走进了那座大山。
“我不怕晕车,也会做饭,而且呢,我还可以照顾队友!我想申请去最偏远的学校!”
两年前,那个女孩子这样对她的地区总监说,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是满满的坚定。
“那你想去哪儿呢?”
“嗯……我觉得大姚的湾碧就不错!”
就这样,一瞬间的决定,她便与大姚县湾碧乡、与湾碧小学的孩子们结下了两年之缘。
大姚县湾碧乡位于金沙江南岸,交通不便,位置偏远。从楚雄市区到湾碧乡长达近9个小时的车程。
那是她第一次坐车奔赴支教学校,她已经不记得那条路究竟有多长了。只记得,透过车窗放眼望去,是一座接一座的山,连绵不断。车子就这样慢慢地转过一个又一个的弯。后来,开车的师傅不停地在重复着:“快了快了,快到江边了(金沙江)。”
可是,当她终于到达江边之后却发现,距离湾碧小学依然还有很长很长的路。直到可以隐约看到,漆黑的夜里,那些稀疏的、零零散散的微光,那才是最后的目的地。
这样的山路,一走就是两年。
“每次晕车吐到苦胆水都吐出来了,每次这个时候都会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个决定。可是吐完之后,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士,我觉得我还能再坐车坐3公里!哈哈……”我想,这样乐观开朗的女孩子,大概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吧。
与孩子们手拉手共同成长
愿你慢慢长大、慢慢变好
那一年,对于刚刚毕业的董老师来说,挑战,远远不止那些崎岖的山路。
山村里的学生,尤其是低龄段的孩子们,很多孩子没有正确的行为规范,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这些都曾让董老师头痛不已。
“那时候,真的是学生哭我哭,我哭学生跟着哭。”
后来,董老师以身作则。一天一天,在举手投足、言谈话语中,让孩子们慢慢地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什么是认真倾听。同时,孩子们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学习习惯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还记得刚开始,自习的时候,班里只要没有老师就会很乱。为了培养他们的自己我管理能力,我会短时间离开教室。比如,最初短短的5分钟。后来,变成10分钟、20分钟……孩子们慢慢地就习惯了没有人监督,也可以自觉安静学习的状态。另外呢,我会安排小组组长去管理其他人。当然我们也一定会有正面的激励和负面惩罚。惩罚方式呢,比如可能是去菜地浇菜水。”
你不开心的时候还有我
相信每一个支教老师在支教过程中,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于此同时,也会得到很多。董老师也不例外。
董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她们在课余时间经常做一个写信游戏。
“哒哒哒,董老师,请收你的信!”小女孩轻轻扣着老师的房门。
信上常常写着一些可爱的问题:老师,你长得像谁呀?你最好的朋友是谁呀?
当然了,老师每次都会认真回信。
“哒哒哒,请收你的回信。”
有一次,女孩儿写到:哈哈哈,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全世界最搞笑的语文老师,笑死我了。
写完后,她说:“老师,你要把这个信贴在墙上哦”,她眨眨眼睛,继续说:“当你不开心的时候看一看这个,就开心啦!”
“那封信我现在还贴在墙上。当时真的差点哭出来,真的非常非常感动。在很多时候,这封信给了我强大的力量。以前,总是想,支教要给孩子们’带去’什么,现在想想,反而是孩子们给我’带来’了更多。我觉得这两年,孩子们让我体会到了温暖,让我学会去体谅、理解别人。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这两年,我跟孩子们是在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教学点滴
戏剧教育专业科班出身的董芮伊老师主要教授语文,在两年的支教过程中,突破传统、效率低下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戏剧与学科融合”等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高效学习。
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进行课文的预习,自觉完成生字、课文段落、课文内容的探索,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孩子们的独立性、自觉性。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领导、组织能力。开课时,则由老师提出重点问题,分小组去探索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课文里找答案,之后再由学生进行讲解。 董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而且还会进行自我管理。比如当课堂上出现讲话等行为时,部分孩子会高举大拇指,意为:安静。这样,便不需要老师再去管理。
当孩子们已经完全适应这样的课堂模式之后,董老师发现,这种方式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不同,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有序了。
关于“离开”,那是我一直不敢去想的事
也许,在某一个盛夏,随着湾碧乡一片叶子的飘落,离别就这样来了。
也许,她会在临行的前一晚,在操场上留下一圈圈的脚印,那是她在跟炙热阳光曾烤过的大地告别。
也许,她会在离开的那天清晨,在黎明到来之际,张开双臂,抬头沐浴阳光,那是她在跟熟悉的蓝天告别。
也许,她会在迈出校门的时候,忍不住地一遍遍回头张望,那是她在跟彼此陪伴了两年的孩子们告别。
“我不太会处理离别的场面。也许,临走的前一天,我会上好最后一节课,像往常一样。也许,我不会告诉他们我要走了,因为我一定会哭,可是,我不想让他们看到我哭。”
“我希望他们都能好好的。如果有机会,我能再回去看看他们的话,我希望我看到的,依然是他们健康快乐的笑脸。”
董芮伊老师写在最后的话:
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不缺乏优秀的项目老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上、项目上有着杰出的成果、长远的影响,对乡村教育的现状和发展也有着较成熟的见解。对比自己就显得平凡很多,两年里,没有办法去解决他们夏天晚上热的只能躺在地板上睡觉、每个星期能够洗上一次澡、图书馆的书更新速度、种类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没有更多的娱乐设施和丰富的课程、也没办法带他们到我走过的某一个城市去看看,还是没能让他们每天都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冬天依旧只穿凉鞋……
我不是学富五车、多才多艺的人,所以对他们很抱歉,两年里只能用比较笨和慢的小事、方法让他们明白一点点懂得责任、能够倾听、试着理解。反而他们一直温暖、照顾我,让我知道,育人比教人要更加重要更加严谨。
朗读者第二季里董卿说过:“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去靠近它。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当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抛开一切世俗的附加,我们所坚守的信念和本心是最为宝贵的,它存在于向善、向美、向真的追求当中。”
作为美丽中国人因初心而来,也为初心而继续前行。两年里,孩子们让我的初心茁壮成长,选择留在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做项目主管,希望让这棵树长成参天大树。
亲爱的小孩,未来很美好,而且会更美好,但当下一去不复返,不要着急不要惊慌,慢慢长大,去森林找一朵不起眼的小花,悄悄去看看树洞里虫子,把你知道的笑话大声的讲给别人听,摔倒了可以哭,你可以不坚强。小孩小孩,你看你,美得让我心里开出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