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性瘫痪-婴幼儿童疾病

儿童脑性瘫痪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脑瘫是指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的一个月内,由于大脑尚未发育成熟,而受到损害或损伤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徵,还常常并发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等表现。

什么是儿童脑性瘫痪?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严重病例还伴有智力低下,抽搐及视、听或语言功能障碍。
标签:
引起儿童脑性瘫痪的原因是什么?
脑性瘫痪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可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类:①出生前因素:多种因素造成胚胎早期发育异常,胎儿期的感染、缺血、缺氧和发育畸形,母亲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腹部外伤和接触放射线。早产婴儿患本症的多,与其血管脆弱易受损害及并发的窒息或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有哪些临床表现?
有肌张力和姿态异常,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低下或高低变化不定;肌张力增高者多呈足尖着地行走,或双下肢呈剪刀状交叉,膝键反射亢进,可有踝痉挛,巴彬斯基征阳性。典型病例在出生时或婴儿期呈现双侧瘫或偏瘫,继后常有智能缺损和痉挛发作,有时可出现不自主运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有哪些护理措施?
1.日常生活护理 指导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正确护理患儿。脑瘫患儿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训练。更衣时应注意患儿的体位,通常坐着脱衣较为方便。根据患儿年龄进行卫生梳洗训练,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婴幼儿脑组织可塑性大、代偿能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治疗有望
脑性瘫痪是因脑部病变所致,是一种迄今尚无法治疗的孩童脑部病变,它会导致行动不便和智力障碍。最近有研究报告指出,脑性瘫痪有可能与「GCH元素缺乏症候群」混淆,然而「GCH元素缺乏症候群」却是可以治疗的。研究人员首先将原先被诊断是脑性瘫痪的病患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的诊断
脑性瘫痪在婴儿早期很少能确诊,到2岁时还没有表现出各个综合征的特征。对已知有高危险性的儿童应密切随访,包括各种证据,产伤,窒息,黄疸,脑膜炎,或新生儿期有惊厥,肌张力低下,肌张力高,反射抑制病史。对有明显的智能迟缓和对称的运动异常的儿童应该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的预后和治疗
目标是让患者在他们运动和相关障碍的限制中,获得最大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适当的处理,许多患者,尤其是那些痉挛性四肢瘫痪或偏瘫,可以得到接近正常的生活。那些有痉挛性偏瘫或四肢瘫痪,而智力正常的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不完全依赖于社会。他们可能需要理疗
标签:
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儿童脑性瘫痪?
应特别重视高危出生儿的生长发育。家长和医生对高危儿的重视程度,是能早期发现本病的重要因素。仔细观察小儿运动发育及智力发育。婴儿期轻症的容易被忽视,如有以下情况就要怀疑,应尽早就诊:
标签:
儿童脑性瘫痪按摩如何操作?
脑性瘫痪是指小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疾病。以早产儿较多见。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本病的原因有脑部缺氧,难产、产伤、脑血管疾病导致的颅内出血,以及各种颅内畸形、先天性脑积水、母亲在怀孕早期严重营养缺乏或放射线照射等皆可致脑性
标签:
脾肾虚弱型脑性瘫痪
每服剂量:1岁以下3g、1~3岁6g、4~7岁9g、8~12岁15g,每日2次。黄芪、人参、白术、茯苓、紫河车、鹿角、枸杞子、当归、熟地黄、龟甲等。
标签:
脾肾两亏型脑性瘫痪
面白,肢倦无力。脉沉无力或指纹淡。黄芪、人参、白术、山药、熟地黄、当归、陈皮、生姜、甘草、大枣。
标签:
心脾两虚型脑性瘫痪
中成药:归脾丸: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g。每服剂量:1岁以下3~4丸、1~3岁4~5丸、4~7岁6~7丸、7岁以上8~10丸,每日3次。每服10ml,每日2~3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6岁10ml,每日2次。
标签:
肝肾亏损型脑性瘫痪
中成药:六味地黄口服液:每支10ml。成人剂量:每服10ml,每日2次。建议用法用量:每服剂量:6岁10ml,每日2次。熟地黄、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山药。
标签:
脾虚肝亢型脑性瘫痪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白芍、钩藤、天麻、鸡血藤。
标签:
痰瘀阻滞型脑性瘫痪
加减:痰火内扰,四肢抽搐者,加黄连、龙胆、羚羊角粉;大便干结者,加大黄;肢体拘挛难伸者,加伸筋草、木瓜、鸡血藤;若并发癫痫者,参考瘀血痫治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