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涎症-口腔科疾病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痺、延髓麻痺、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嚥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

流涎症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现代医学认为,该症多由于小儿口、咽粘膜炎症引起。
标签:
流涎症概述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当患口腔黏膜炎症以及神经麻痹、延髓麻痹、脑炎后遗症等神经系统疾病时,因唾液分泌过多,或吞咽障碍所致者,为病理现象。早期推拿治疗,效果良好。现代医学认为,该症多由于小儿口、咽粘膜炎症引起。
标签:
流涎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以3岁以下的幼儿最为多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
标签:
流涎症的治疗
流涎,又称“滞颐”,俗称“流口水”,指儿童口涎不自觉地从口内流溢出来的病证。婴儿时期,因其口腔浅,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偶而发生流涎,这属生理现象,不属病态。现代医学把本病称为“流涎症”,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口咽粘膜炎症、面神经麻痹、延髓麻
标签:
为什么宝贝流涎不止呢?
“流口水”是人们平时对流涎症的俗称,医学上称之为“滞颐”,是指宝贝口中的唾液不自觉地从口内溢出来的一种病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宝贝。因此,宝贝大多都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流涎症
宝贝流涎的表现多种多样,现代医学大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则根据临床的表现而分为两个类型,即实热和虚寒。由于宝贝服药治疗流涎有一定困难,外涂药物也因宝贝的不配合而往往疗效不理想。下面介绍一些简单手法,让妈咪居家也能为宝贝解除痛苦――
标签:
小儿流涎症的治疗
小儿流口水也就是小儿流涎,中医称"滞颐"。如果孩子超过6个月时还是流涎,应考虑是病理现象,多是因为脾胃虚弱不能摄纳精液所致,治疗应以健脾益气,燥湿和胃,补肾摄涎为主。我介绍个外贴方法给各位妈妈,有小儿流涎的宝宝,妈妈们不妨试一试!
标签:
小儿流涎症中医有办法
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凉后即可随意服用。每日1至2剂,连服7至10日。青果10克,石斛15克,灯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
标签:
流涎症中医治疗方法
流涎症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症状。早期推拿治疗,效果良好。该症多由于食母乳过热或嗜食辛辣之物,以致脾胃湿热,熏蒸于口;或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脾气虚弱,固摄失职,以致唾液从口内外流而发病。每日1次,3~6次为一疗程。
标签:
小儿流涎
小儿流涎,俗称小儿流口水,较多见于一岁左右的婴儿,常发生于其断奶前后。婴儿长到六个月龄以后,身体各器官明显地发生变化。有些母亲用母乳喂养小儿到15个月以上才断奶,断奶后再喂辅食,这样的小儿脾胃比较虚弱,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这时候小儿流涎发生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