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混合瘤-口腔科疾病

涎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部位是腮腺、颌下腺、腮部小涎腺,任伺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混合痼镜下组织像複杂,可见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

涎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混合痼镜下组织像复杂,可见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有人认为瘤变的上皮细胞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因而形成了多形性腺瘤的复杂形态。
标签:
涎腺混合瘤概述
涎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部位是腮腺、颌下腺、腮部小涎腺,任伺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混合痼镜下组织像复杂,可见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有人认为瘤变的上皮细胞有多
标签:
涎腺混合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涎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部位是腮腺、颌下腺、腮部小涎腺,任伺年龄均可发生,以30-5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混合痼镜下组织像复杂,可见肿瘤性上皮组织与黏液样组织或软骨样组织。有人认为瘤变的上皮细胞有多
标签:
涎腺混合瘤病理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涎腺肌上皮细胞对涎腺混合瘤的组成和生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涎腺混合瘤主要由两种细胞所组成,即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粘液和软骨样组织是由上皮性的肌上皮细胞所产生,由于肌上皮细胞参与肿瘤的组成,造成涎腺混合瘤组织形态上的多样
标签:
涎腺混合瘤怎样诊断检查?
为明确颈部肿块的原因及其性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效果,以及有无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或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适用于多数颈部肿块者,惟其取得之组织较少,检查阴性时,
标签:
如何治疗涎腺混合瘤?
3.混合瘤为临界瘤,单纯包膜外切除常有复发,多次复发可有恶变,故应适当扩大手术安全缘,不同部位手术原则为:小涎腺混合瘤:瘤体外0.5CM的正常组织内切除;颌下腺混合瘤:同期摘除颌下腺;腮腺混合瘤:腮腺浅叶或深叶同期摘除,保留面神经。
标签:
什么是涎腺混合瘤
涎腺混合瘤又称涎腺多形性腺瘤,来源于唾液腺上皮。肿瘤一般有包膜,但不完整,可侵入周围组织。少数混合瘤可恶变。涎腺混合瘤可以发生任何年龄,最小的可见新生儿,但以40岁左右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肿瘤发生的部位,以腮腺最多。发病部位最常见为腮腺,
标签:
涎腺混合瘤的特点
1、好发40岁左右男女性。2、病程较长,肿物生长较慢,且疼痛不明显。3、肿瘤凸出粘膜及皮肤表现,呈球状、分叶状或不规则,肿瘤长大后除表现畸形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4、大涎腺的混合瘤可行涎腺造影X线检查示,为良性肿瘤的占位性病变。涎腺有充盈
标签:
涎腺混合瘤应做哪些检查
混合瘤是涎腺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全部涎腺肿瘤的50%~53.9%。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40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混合瘤发生在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的比例约为100∶10∶1。该肿瘤由外胚叶和中胚叶共同参与衍化而成呈圆形或分叶状,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