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撚、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著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阑尾炎钩针疗法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属于腹部外科疾病。若难以操作,可适度调整阑尾及其系膜方位,于靠近阑尾系膜缘处用钩针向腹壁外引出吊线。当化脓、穿孔导致腹腔积脓,或阑尾位于腹膜后位、粘连比较重,暴露困难时,则改为常规二孔或三孔法,甚
标签:
陈旧性肛裂钩针疗法
陈旧性肛裂是常见的肛管和肛门疾病,症状表现为肛管裂口溃疡,不易愈合,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部疼痛剧烈。由于粪便干硬,硬性穿行肛管时,把肛管撕裂而成伤口。肛裂浅则只裂伤肛管皮肤,深则可侵害皮下至肌肉。陈旧性肛裂的治疗原则是以保守疗法即非手术疗法为
标签:
高血压病钩针疗法
高血压病指以体循环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待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对阳亢尤甚血压过高者,可加取耳后降压沟、十二井穴钩针刺血3~5滴,刺百会。
标签: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钩针疗法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经诊查后未发现有全身及生殖器质性病变,而是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常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标签:
痛经钩针疗法
痛经是指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要表现的由月经不调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手法施治完毕后循进针方向退出钩针,创可贴外贴,嘱患者3天内不洗浴,以避免施治部位感染。操作间隔:经前15天开始治疗,每周2~3
标签:
皮脂腺囊肿钩针疗法
皮脂腺囊肿,中医称“粉瘤”。主要为由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留性囊肿。皮脂腺囊肿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多发于头面、项背、臀部等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皮脂腺囊肿生长缓慢,但感染后会突然增大,局
标签:
粟丘疹钩针疗法
外伤后引起的粟丘疹往往发生于擦伤、搔抓部位或面部炎症性发疹以后。绷紧粟丘疹周围的皮肤,迅速将锋钩针的尖端沿皮平刺,插入丘疹体内,将丘疹内白色或黄色的物体钩出,然后用锋钩针无刃的背面在皮肤上左右压刮,把丘疹凹内的残余物全部刮出,用干棉球压迫止
标签:
冻伤钩针疗法
当软组织受冻并且局部血供减少时所形成的损伤称为冻伤。浅表冻伤最常见,占病例总数的74%,面部(鼻、耳)为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将锋钩针针刺端放于酒精中浸泡15~20分钟;对冻伤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医生右手持锋钩针,视冻伤部位面积大小在冻伤中心及
标签:
急性软组织损伤钩针疗法
急性软组织损伤一般是受外来的机械应力的作用,当应力作用达到一定的强度且超过软组织承受负荷,即能诱发损伤,产生症状。背部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多被含糊地诊断为肩胛痛、背痛和肌肉劳损等。
标签:
淋巴结核钩针疗法
淋巴结核,中医称之为“瘰疬”,是体现于肌表的毒块组织,是由肝肺两方面的痰毒热毒凝聚所成。淋巴结核分为多部位不同的淋巴结核病,临床需要对不同发病部位的淋巴结核进行鉴别诊断来帮助确诊疾病。慢性病人1个疗程完成后,隔日1次。
标签:
颈性眩晕钩针疗法
颈性眩晕系指因颈椎退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眩晕、头昏、恶心、猝倒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颈性眩晕是由于来自于上颈椎本体感受器的不正常冲动传入前庭核所致。颈性眩晕中医称“项痹”,其有痹阻不通之意。操作间隔: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标签:
支气管哮喘钩针疗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操作规程:嘱患者平卧,充分暴露天突穴,常规消毒后,持中号锋钩针刺入达胸骨骨面,用钩弯底部上下左右按摩刺激骨面,幅度小于1mm,然后提针至浅层皮下,钩拉纤维组织,出针。
标签:
慢性过敏性鼻炎钩针疗法
慢性过敏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临床上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型。又依鼻黏膜接触过敏原后病理过程的不同,分为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反应。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
标签:
麦粒肿钩针疗法
麦粒肿俗称“偷针眼”,是眼睑腺体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因葡萄球菌感染所致,根据受累腺组织不同而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外麦粒肿系睫毛毛缝及其所属皮脂腺发炎,内麦粒肿为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选准反应点,局部常规消毒。
标签:
流行性急性结膜炎钩针疗法
流行性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传染性极强,通过日常接触和污水传播。眼部刺激症状重,有刺痛、灼热、异物感及畏光流泪等,有水样分泌物,脸与穹隆部充血水肿,球结膜见点片状出血。然后持针不动,留针3~5分钟再钩割5~6次,按进针方向倒退出针,并
标签:
面神经麻痹钩针疗法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贝尔麻痹、亨特综合征,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操作规程:患者
标签:
偏头痛钩针疗法
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易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偏头痛钩针疗法二 部位:脾虚湿盛、痰浊蒙蔽型取脾俞、胃俞,肝郁化火、肝阳上亢型取肝俞、胆俞,瘀血阻络型取膈俞,肾虚精亏型取肾俞,另外于督脉及背部膀胱经处寻找压痛
标签:
痤疮钩针疗法
痤疮钩针疗法二 部位处方:身柱、灵台、风池、曲池、血海(图一)。操作规程:用酒精棉球在腧穴处常规消毒,右手持锋钩针,钩针重扣、刺络,使身柱、灵台二穴出血,然后拔罐,连续扣拨3次,静置留罐10分钟;风池施钩拉法加震颤,使针感向上传导;曲池、
标签:
头夹肌损伤钩针疗法
头夹肌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在第7颈椎棘突处形成一个圆形隆起,俗称扁担疙瘩,临床表现以头痛、肩沉为主,性质呈间断的较剧烈的疼痛,部位在枕后部向前额放射,发作时间无规律,常因寒冷刺激、疲劳、睡眠不足等因素而加重,伴有项部不适
标签:
梨状肌综合征钩针疗法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症候群,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前者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而后者主要是梨状肌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钩针疗法
解除突出对神经的压迫是治疗的根本。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也是腰腿痛最为多见的原因,属中医“腰腿痛” 、“痹证”等范畴。腰椎间盘突出症钩针疗法一 部位:腰部三俞穴: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图一) 。腰椎间
标签: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钩针疗法
操作规程:嘱患者俯卧,充分暴露腰部,找准腰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部位,或寻找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并注上标记,常规消毒后,先用左手示指和中指绷紧皮肤,右手迅速将针尖刺入皮下略停1~2秒,然后向下深入使针刺入病区有针感为度。
标签:
急性腰扭伤钩针疗法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韧带、关节襄、筋膜等的急性损伤,可为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为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的常见损伤。以腰部不适或腰部持续性剧痛,不能行走和翻身,咳嗽、呼吸等腹部用力活动使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的腰部肌肉、韧带、筋膜、小关节突等组织急性
标签:
坐骨神经痛钩针疗法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的疼痛,即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的疼痛。若疼痛反复发作,日久全出现患侧下肢肌肉萎缩或出现跋行。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在体内各种神经痛中居于首位,但坐骨神经痛只是疾病的一
标签:
中风后肩痛钩针疗法
中风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具有高度致残率,中风是目前世界上第一致残、第三致死的原因之一。因此,积极治疗中风后肩痛,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根据症状缓解情况15天后酌情治疗第2次。
标签:
痛风钩针疗法
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多见于中老年人,约占90%,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20:1。术毕敷创可贴,嘱患者3天内减少活动,治疗部位48小时内不沾水,多饮水,
标签:
足跟痛钩针疗法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足跟痛钩针疗法二 部位:太溪、申脉、照海、昆仑、绝骨(图一)。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钩针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多见于从事持久体力劳动或站立工作的人员。下肢静脉曲张不仅产生肢体酸胀、乏力、沉重等症状,如病程继续进展,尤其是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
标签: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钩针疗法
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是指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压痛点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
标签:
髌下脂肪垫损伤钩针疗法
医者在髌骨下缘和胫骨粗隆之间的压痛点上做皮肤常规消毒,针尖朝向膝关节腔,针体与皮肤呈45°刺入,达髌韧带下方,先做纵向钩割剥离,然后将钩针提至髌韧带内面脂肪垫的上面,将针体横向倾斜,和韧带平面呈15°角,在髌带和脂肪垫之间进行钩割剥离,然后
标签: